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滇地黄连

滇地黄连

药材名称滇地黄连

拼音Diān Dì Huánɡ Lián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地黄连、思茅地黄连、小独根、火石五、岩桧、麻鸡翅膀、小岩三、小花药、小花叶子矮陀陀、小野椒。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henryi Harm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滇黔地黄连 矮小灌木,高15-30cm。茎不分枝。奇数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连柄长5-7cm,被柔毛;小叶5-7,顶生小叶具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渐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侧生小叶无柄,基部1对最小,先端浑圆或钝,通常全缘;中部的较大,卵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4.5cm,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齿。总状花序腋生,通常具2-3花,有小苞片;花白色,长达3cm;花梗长0.5-2cm;被长柔毛;萼片5裂达基部,裂齿披针形,外被长柔毛;花瓣5,与雄蕊管合生,上部分离,雄蕊的花丝筒先端撕裂状,花药10;子房被长柔毛。蒴果扁球形,径5-8mm,被柔毛,基部有宿存萼。种子淡褐色,表面下凹。花期5-6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截疟。主感冒发热;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研末,每次1.5-3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不宜多服。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 《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忌豆类、荞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亮密网蕨

    药材名称光亮密网蕨拼音Guānɡ Liànɡ Mì Wǎnɡ Jué别名绿爬山虎、大蕨菜、猪毛蕨、青竹标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 lucida (R

  • 山棘豆

    药材名称山棘豆拼音Shān Jí Dòu别名泡泡草、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来源豆科山棘豆Oxytropis oxyphyll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内蒙

  • 枸骨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枸骨子药材名称枸骨子拼音Gǒu Gǔ Zi别名功劳子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的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涩,微温。

  • 粉团花根

    药材名称粉团花根拼音Fěn Tuán Huā Gēn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圆锥绣球或大花圆锥绣球的根。功能主治治疟疾,烂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 海南三七

    药材名称海南三七拼音Hǎi Nán Sān Qī别名山田七、圆***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empferia rotund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

  • 野芫荽

    药材名称野芫荽拼音Yě Yuán Suī别名假芫茜、香信、番香茜、山芫荽、番鬼芫茜、大芫荽、德马炸锁、阿瓦芫荽、日本芫荽、洋芫荽、刺芫荽、假芫荽、节节花、野香草、侧香荽、竻芫茜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

  • 龟胶

    药材名称龟胶拼音Guī Jiāo别名龟板胶、龟甲胶、金龟胶、水龟胶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龟科金龟Geoclemys reevesii (Gray);黄喉水龟Clemmys mutica (Cantor),由

  • 长叶山芝麻

    药材名称长叶山芝麻拼音Chánɡ Yè Shān Zhī Mɑ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云南中草药》),山芝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呼领(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梧桐科

  • 杨梅树

    药材名称杨梅树拼音Yánɡ Méi Shù别名大树杨梅、野杨梅(《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常绿乔木

  • 鱼寄生

    药材名称鱼寄生拼音Yú Jì Shēnɡ别名鱼虱子、鱼怪来源为寄生在鱼胸鳍后的白色特别囊中的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Ichthyoxenus tchangi Yu、祁氏鱼怪I.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