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茭白

茭白

《中药大辞典》:茭白

药材名称茭白

拼音Jiāo Bái

别名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原形态菰(《别录》)又名:蒋草(《说文》),菰蒋草、茭草(陶弘景)。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90~180厘米,基部节上具不定根。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具横脉纹;叶舌膜质,略呈三角形,长达15毫米;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30~100厘米,宽10~30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分枝多数簇生,上升或基部者开展;雄性小穗通常生于花序下部,具短柄,常呈紫色,长10~15毫米,外稃具5脉,顶端渐尖或具短芒,内稃具3脉,雄蕊6,花药长6~9毫米;雌性小穗多位于花序上部,长15~25毫米,外稃具5条粗糙的脉,芒长15~30毫米,内稃具3脉。颖果圆柱形,长约10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长于湖沼水内。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性味①孟诜:"寒。"

②《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注意①孟诜:"滑中,不可多食。"性滑,发冷气,令人下焦寒,伤阳道;禁蜜食,发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

②《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泻者勿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精滑便泻者勿食。"

复方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茭白

药材名称茭白

拼音Jiāo Bái

英文名Wildrice stem

别名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菰菜,生江东池泽。菰葑上如菌葑,是菰根岁久浮上水者。菰首,生菰蒋草心,至秋如小儿臂,故云菰首。更有一种小者,擘肉如墨,名乌郁,人亦食之。

2.《蜀本草》:《图经》云,菰,生水中。叶似蔗获,久,根盘厚,夏月生菌,细,堪啖,名菰菜,三年以上,心中生台如藕,白软,中有黑脉,堪啖,名菰首也。

3.《日华子本草》:菰叶,利五脏。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秆被菰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ex Trin.) 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菰,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分枝多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开展;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温暖、寒冷的气候均能生长。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活的水田栽种。

栽培技术,繁殖方法:用分株繁殖。春季,将老株挖起,分成数丛,每丛有苗2-3株,按行株距50cm×40cm栽种。

田间管理,栽徨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汗不下;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注意脾虚泄泻者慎服。

复方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各家论述1. 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皶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2.《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指天蕉

    药材名称指天蕉别名红蕉、野蕉、美人蕉、小芭蕉、麒麟花来源芭蕉科指天蕉Musa coccinea Andr.,以根状茎、花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根状茎:补虚弱。主

  • 金雀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雀花药材名称金雀花拼音Jīn Què Huā别名生血草[云南]、一颗血来源豆科金雀花属植物金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 Buch.-Ham.,以全草入药

  • 心叶黄花仔

    药材名称心叶黄花仔拼音Xīn Yè 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白痴头婆、索仔草、娃儿草、小桐麻、大黄花母、生毛英仔草、软枝虱母头、生毛虱母头、小号山胶播、圆叶金、午时花、圆叶咳觑草、黄花少

  • 阿育魏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育魏实药材名称阿育魏实拼音ā Yù Wèi Shí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种子入药。生境

  • 青鳞鱼

    药材名称青鳞鱼拼音Qīnɡ Lín Yú英文名Harengula;Pilchard别名青皮、柳叶鱼、青鳞、青皮子、柳叶青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拉丁

  • 西河柳

    《中国药典》:西河柳药材名称西河柳拼音Xī Hé Liǔ英文名CACUMEN TAMARICIS别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红筋柳来源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

  • 商陆

    《中国药典》:商陆药材名称商陆拼音Shānɡ Lù英文名RADIX PHYTOLACCAE别名花商陆、见肿消[贵州、云南]、土冬瓜、抱母鸡、土母鸡、地萝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萝卜[云南

  • 香橼根

    药材名称香橼根拼音Xiānɡ Yuán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的根,9~10月采挖,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橼"条。化学成分含柠檬酸、苹果酸

  • 朴树皮

    《中药大辞典》:朴树皮药材名称朴树皮拼音Pò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夏季采。原形态朴树,又名: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

  •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药材名称水案板拼音Shuǐ àn Bǎn别名扫尔得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