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走游草

走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游草

药材名称走游草

拼音Zǒu Yóu Cǎo

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

来源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本种植物变种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t.)Gagnep.,分布云南,当地以根入药,叫小九节铃,性寒味涩微苦,能接骨生肌,止血消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走游草

药材名称走游草

拼音Zǒu Yóu Cǎo

别名蛇蜈巴(《峨嵋药植》),小五爪金龙、五叶崖爬藤(《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藤五甲(《四川中药志》),上树蜈蚣、痰五加、五加皮(《重庆草药》),岩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贵州草药》),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葡萄科植物崖爬藤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或半常绿藤本。小枝和叶柄有刚毛;卷须有吸盘。掌状复叶,互生。具柄,长1.5~3厘米;小叶3~5片,无小叶柄,菱状倒卵形,长1.5~3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圆锯齿,齿具刺状小尖头。伞形花序腋生,杂性异株。有细长的总花梗,长1.5~2.5厘米,小花绿色,小花梗细长,稍有不等,花为4基数,花瓣展开;无花柱,柱头4浅裂,花盘与子房基部结合。浆果,呈圆球状倒卵形,长6毫米,含有种子2~4粒。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温暖、阴湿的山区石崖上或林中。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地区。产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藤茎细长,节间较长,叶紫红色,略肉质。根少。以根入药尤佳。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血,解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痹痛,流注,疮毒。

①《峨嵋药植》:"敷蛇咬伤。"

②《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③《四川中药志》:"发散风湿,行血导滞。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风湿筋骨疼痛:走游草、伸筋草筋骨草络石藤威灵仙,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黄水疮:走游草叶,炕干打粉,干撒患处;如无黄水,可用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③治跌打损伤:走游草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④治巴骨癀,走游风:大、小走游草各五钱,排风藤叶、三角风各三钱。煎水洗患处并服用。(《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走游草

药材名称走游草

拼音Zǒu Yóu Cǎo

英文名Herb or root of Common Rockvine

别名藤五甲、蛤蜈巴、小五爪金龙、五叶崖爬藤、上树蜈蚣、痰五加、五加皮岩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钝叶小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爬山虎红五加五爪金龙、走游藤、通气藤。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毛叶崖藤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Planch.[Vitis obtecta W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全株,去净泥沙及杂质,切碎,晒干;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崖爬藤 常绿或半常绿木质藤本。小枝稍有棱,被柔毛;卷须有数个分枝,顶端有吸盘。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7-11cm,被柔毛,有苞片;小叶通常5,有时3,中间小叶菱状倒卵形,长1.5-4.5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常偏斜,基部常不对称,两面无毛,边缘有稀疏的具尖头的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粉白色或锈色。花单性,伞形花序长约2cm;花小,黄绿色;花梗长0.5-1cm,有毛;花萼小,近无齿,浅碟状;花瓣4,卵形,长约3mm,顶端具极短的角;雄花有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近圆形,花盘贴于子房基部,不显着;雌花子房无毛,宽圆锥状,柱头4裂。果序长达6cm,浆果球形或倒卵形,长5-7mm,熟时黑紫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2.毛叶崖爬藤 本变种与崖爬藤的区别为小枝和叶均被毛,叶片先端渐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1400m的林下阴湿处或岩石壁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阴湿的环境,攀附于石壁上或树上。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种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于春暖时打插,选健壮的嫩枝条,去掉叶片,截成长15cm左右,按行株距20cm×(3-5)cm斜插于苗床上,稍压紧,浇水保湿,约经30-40d,长根出叶后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cm开穴,每穴种2-3株,压紧,浇足定根水。此外,还可用种子繁殖,于春季育苗。

田间管理 定植后应搭棚遮荫,透光度30%-40%左右。当藤蔓长到25-40cm时,应搭棚架,引蔓攀援。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秋季各施肥1次。冬季剪去枯枝和过密弱枝。

病虫害防治 蚜虫、卷叶螟,为害叶片。可用***1000倍液喷雾。

性状藤茎细长,节间较长,叶紫红色,略肉质。根少。以根入药尤佳。

性味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流注痰核;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麻油调涂。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敷蛇咬伤。

2.《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3.《四川中药志》:发散风湿,行血导滞。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疮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肝药材名称羊肝拼音Yánɡ Gān别名绵羊肝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肝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化学成分羊肝含多钟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B12等。

  • 茅栗仁

    《中药大辞典》:茅栗仁药材名称茅栗仁拼音Máo Lì Ré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失眠。茅栗种

  • 叶底红

    药材名称叶底红拼音Yè Dǐ Hónɡ英文名root of Ford Metalleaf别名调经草、叶下红、野海棠、红娘子、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还魂、还魂红、沙崩草、假紫苏、红背野海棠出处始载于《新

  • 石桢楠根

    药材名称石桢楠根拼音Shí Zhēn Nán Gēn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樟科植物四川钓樟的根。原形态四川钓樟,又名:石桢楠、兰花树。乔木,高达17米。叶纸质,线状长椭圆形,长14

  • 砒石

    《中药大辞典》:砒石药材名称砒石拼音Pī Shí别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急易方》)。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目前多为毒

  • 蜈蚣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草药材名称蜈蚣草拼音Wú Gōnɡ Cǎo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以全草或根状茎入

  • 藤檀

    药材名称藤檀拼音Ténɡ Tán别名降香、大香藤、痛必灵、梣果藤、丁香柴来源豆科黄檀属植物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以茎和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

  • 香石藤叶

    药材名称香石藤叶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Wils)A.C.S

  • 铁苋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苋菜药材名称铁苋菜拼音Tiě Xiàn Cài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叶里含珠、野麻草来源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

  • 朴树皮

    《中药大辞典》:朴树皮药材名称朴树皮拼音Pò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夏季采。原形态朴树,又名: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