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过塘蛇

过塘蛇

《中药大辞典》:过塘蛇

药材名称过塘蛇

拼音Guò Tánɡ Shé

别名水盖菜、崩草(《生草药性备要》),水瓮菜(《本草求原》),水龙(《柳冈杂记》),过江龙(《天宝本草》),水芥菜(《岭南采药录》),水菜岳(《福建民间草药》),狗肠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过江藤(《四川中药志》),枇杷菜、鱼鳔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蕹菜(《广西中草药》),水浮藤(《福建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柳叶菜科植物水龙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浮水或匍匐状草本,无毛,其浮水茎的每一节上常有圆柱状的白色囊状浮器,具多数丝状根。叶互生,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叶柄长0.3~1厘米。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萼裂片5,披针形,长约7毫米,外面被疏长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淡黄,倒卵形,长约12毫米;雄蕊10;子房下位,5室,柱头头状,5浅裂。蒴果线状圆柱形,长2~3厘米,径约3毫米,无毛或有毛;果柄长2.5~3.5厘米。种子多数,矩形,平滑。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于水田、水池中或沟渠中。分布我国西南部、南部至东部。产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甚长,粗3~5毫米,红棕色,有纵直条纹,质较柔韧。节下着生多数毛发状须根,黑色,白色囊状浮器已扁瘪不明显,或脱落。叶皱缩,倒卵形至长圆状卵形。花果多脱落而少见。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

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燥热咳嗽,酒疸,淋病,麻疹,丹毒,痈肿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理酒病,敷背痈,治蛇伤,颠狗咬伤,利小便,捣汁饮。"

②《天宝本草》:"利湿热,行水道,治筋骨疼痛。"

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解热。理酒疸,治蛇伤。"

④《陆川本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天泡疮,血瘙。"

⑤《四川中药志》:"治各种疮毒及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煅灰调敷。

复方①治酒疸:鲜过塘蛇一握。捣烂绞自然汁,和冬蜜等量调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淋浊:鲜过塘蛇一两,冰糖半两。酌加水煎,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水肿:过塘蛇、水茴香水皂角甘草茯苓。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蛇伤、疯狗咬伤:鲜过塘蛇一至二握。洗净捣烂,绞自然汁内服,渣敷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感冒发热,燥热咳嗽:过塘蛇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痈疮,跌打:鲜过塘蛇捣烂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小儿脓疱疮:过塘蛇煎水洗,另用鲜草捣烂敷。

⑧治乳痈:过塘蛇捣烂敷。

⑨治风火牙痛:过塘蛇二两,水煎服。(⑦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⑩治实热口渴便秘:鲜过塘蛇捣汁二至四两,调冬蜜炖温服。

⑾治麻疹透后高热不退:鲜过塘蛇一至二两,捣汁,水炖服。

⑿治带状疱疹:鲜过塘蛇捣汁,调糯米粉,涂患处。(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过塘蛇

药材名称过塘蛇

拼音Guò Tánɡ Shé

英文名Herb of Creeping Waterprimrose

别名水盖菜、崩草、草里银钗、白玉钗草、玉钗草、水瓮菜、过江龙、水芥菜、水菜岳、狗肠草、过江藤枇杷菜、鱼鳔草、水浮藤、过沟龙、过塘标蚕茧草、水盎菜、假瓮菜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ewigia adscendens(L.)Hara[Jussiaea adscendens L.;J.repen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水龙,浮水或匍匐状草本,无毛,其浮水茎的每一节上常有圆柱状的白色囊状浮器,具多数丝状根。叶互生,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1.5-5cm,宽0.5-2.5cm,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叶柄长0.3-1cm。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萼裂片5,披针形,长约7mm,外面被疏长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淡黄,倒卵形,长约12mm;雄蕊10,子房下位,5室,柱头头状,5浅裂。蒴果线状圆柱形,长2-3cm,径约3mm,无毛或有毛;果柄长2.5-3.5cm。种子多数,矩形,平滑。花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水田或浅水池塘中。

资源分布: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1.干燥全草,茎甚长,粗3-5mm,红棕色,有纵直条纹,质较柔韧。

2.节下着生多数毛发状须根,黑色,白色囊状浮器已扁瘪不明显,或脱落。

3.叶皱缩,倒卵形至长圆状卵形。

4.花果多脱落而少见。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主感冒发热;燥热咳嗽;高热烦渴;淋痛;水肿;咽痛;喉肿;口疮;风火牙痛;疮痈疔肿;烫火伤;跌打伤肿;毒蛇;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调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理酒病,敷背痈,治蛇伤,颠狗咬伤,利小便,捣汁饮。2.《天宝本草》:利湿热,行水道,治筋骨疼痛。

3.《福建民间草药》:利尿解热。理酒疸,治蛇伤。

4.《陆川本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天泡疮,血瘙。

5.《四川中药志》:治各种疮毒及淋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叶防风

    药材名称竹叶防风拼音Zhú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鸡足防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 狭穗鹭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狭穗鹭兰药材名称狭穗鹭兰拼音Xiá Suì Lù Lán别名倒杆章[傣语]来源兰科狭穗鹭兰Habenaria buchneroides Sc

  • 甘蔗滓

    《中药大辞典》:甘蔗滓药材名称甘蔗滓拼音Gān Zhe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杆经榨去蔗浆后的渣滓。功能主治治秃疮,痈疽,疔肿。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复方①治小儿头疮白秃

  • 牛胞衣

    《中药大辞典》:牛胞衣药材名称牛胞衣拼音Niú Bāo Yī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功能主治《海上方》:"治臁疮不敛,牛胞衣一只,烧存性,研搽。"摘录

  • 野丁香根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根药材名称野丁香根拼音Yě Dīnɡ Xiānɡ Gēn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丁香"条。性味涩微苦,凉。

  • 拐枣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拐枣七药材名称拐枣七拼音Guǎi Zǎo Qī别名大叶老鼠七、乌筋七来源罂粟科荷青花属植物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 (Thunb.) Prantl et Kund

  • 兰草

    药材名称兰草别名兰花来源兰科兰属植物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 Swartz、多花兰C. floribundum Lindl.[C. pumilum Rolfe]和山兰C.

  • 桃根

    《中药大辞典》:桃根药材名称桃根拼音Táo Gēn别名桃树根(《圣惠方》)。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桃仁"条。性味

  • 葛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葛花药材名称葛花拼音Gě Huā来源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花。秋季采集,晒

  • 柳叶藓

    药材名称柳叶藓拼音Liǔ Yè Xi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blystegium serpens(Hedw.)B.S.G.[Hypnum serp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