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瑞木

黄瑞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瑞木

药材名称黄瑞木

别名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

来源山茶科红淡属植物毛药红淡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k. f.,以根、嫩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嫩叶夏秋采,鲜用。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根:用于鼻衄睾丸炎,腮腺炎。

鲜叶:外用治疖肿,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用法用量根0.5~1两。外用适量,根磨洗米水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黄瑞木

药材名称黄瑞木

拼音Huánɡ Ruì Mù

别名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黄瑞木的根及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nandra millettii(Hook.et Arn.)Benth.et Hook.f.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嫩叶夏、秋采,鲜用。

原形态黄瑞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m。嫩枝和顶芽疏生柔毛。单叶互生;叶具短柄;叶片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4.5-9cm,宽2-3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边缘全缘,少有在上半部略有细牙齿,幼时有密集的柔毛,后变无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约2cm,有贴伏短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外面被贴伏短毛,边缘近于膜质,有细腺齿和睫毛;花冠裂片5,无毛;雄蕊约25枚,花药密生白色柔毛;子房上位,3室,有白色柔毛,花柱无毛。浆果近球形,直径7-8mm,有柔毛或近于无毛。种子细小,黑色,光亮。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1200m的山地林荫处或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尿血;传染性肝炎;腮腺炎;疖肿;蛇虫咬伤;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酌加。外用:适量,以鲜叶捣敷,或以根磨淘米水擦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衡州乌药

    《中药大辞典》:衡州乌药药材名称衡州乌药拼音Hénɡ Zhōu Wū Yào别名矮脚樟(《中国药植图鉴》),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树(《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图

  • 剑叶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剑叶耳草药材名称剑叶耳草别名少年红、长尾耳草、千年茶、铁扫把来源茜草科剑叶耳草Hedyotis lancea Thunb. ex Maxim. [Oldenlandia Lance

  • 蒿枝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枝七药材名称蒿枝七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黄花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淡,温

  • 金光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光菊药材名称金光菊别名太阳菊来源菊科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及各地常有栽培。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胃肠炎;外用治

  • 石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血药材名称石血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来源夹竹桃科石血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va

  • 石串莲

    药材名称石串莲拼音Shí Chuàn Lián英文名Bulbophyllum别名小绿芨、美网石豆兰、小果上叶、石链子、石寸连、小石斛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绿石豆兰的假鳞

  • 薏苡根

    《中药大辞典》:薏苡根药材名称薏苡根拼音Yì Yǐ Gēn别名打碗子根(《草木便方》),五谷根(《分类草药性》),尿珠根(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本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根,秋

  • 野山茶

    药材名称野山茶拼音Yě Shān Chá别名山茶花、茶花、红山茶花、四棱标。出处《滇南本草》的山茶花为西南红山茶和窄叶西南红山茶,这两种在云南各地分布甚广。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西南红山茶和窄叶西

  • 豆瓣还阳

    药材名称豆瓣还阳拼音Dòu Bàn Hái Yánɡ别名豆瓣菜、山飘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山飘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major(Hemsl.)Migo[S.filipesa

  • 绿茎槲寄生

    药材名称绿茎槲寄生拼音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绿茎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nudum Danser.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