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参苓白术散

加味参苓白术散

《育婴秘诀》卷四:加味参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1钱,炙耆1钱,白术1钱,归身(酒)1钱,炙草8分,青皮8分,陈皮7分,柴胡5分,夜明砂5分,木香5分,厚桂(去皮)5分,泽泻5分,鳖甲(九肋,醋炙,去爪)2钱,使君子肉1钱,白芍(酒炒)1钱,山药1两。

制法煮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补脾。主疟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加味参苓白术丸”。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温病条辨》卷三:加味参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2钱,白术1钱5分(炒焦),茯苓1钱5分,扁豆2钱(炒),薏仁1钱5分,桔梗1钱,砂仁7分(炒),炮姜1钱,肉豆蔻1钱,炙甘草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噤口痢,呕恶不饥,积少痛缓,形衰脉弦,舌白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香粳米汤调服,日2次。

各家论述参苓白术散兼治脾胃,而以胃为主,其功但止土虚无邪之泄泻而已。此方则通宣三焦,提上焦,涩下焦,而以醒中焦为要者也。方中以四君两补脾胃;加扁豆、薏仁以补肺胃之体;炮姜以补脾肾之用,桔梗从上焦开提清气;砂仁、肉蔻从下焦固涩浊气,二物皆芳香,能涩滑脱,而又能通下焦之郁滞,兼醒脾胃;引以粳米芳香悦土,以胃所喜为补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会约》卷十四:加味参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随用),白术2两,茯苓1两半,山药1两5钱,陈皮1两,莲肉2两,当归2两,炙草1两,砂仁8钱,石菖蒲5钱,川芎7钱。

功能主治平补脾胃。主月经后期。

摘录《会约》卷十四

猜你喜欢

  • 和营汤

    《辨证录》卷一:和营汤药方名称和营汤处方麻黄3分,茯苓3钱,当归3钱,玄参5钱,甘草1钱,麦冬5钱,竹叶30片,半夏5分。功能主治冬月伤寒,邪欲走阳明而阳明不受,至7日而热犹未解,谵语不休。用法用量水

  • 海金花丸

    药方名称海金花丸处方海金花1分,丁香1两,琥珀1分(研细),败龟1分(涂酥炙令黄),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黄色),麝香1钱(研细),皂荚子20枚(炒黄,为末,约重1斤)。制法上为末,同研令匀,炼蜜为丸,

  • 鸬鹚涎丸

    药方名称鸬鹚涎丸处方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60克牛蒡子90克 生甘草12克麻黄24克青黛射干各30克细辛15克制法共研细末,鸬鹚涎90克,加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百日咳。用法用量

  • 利腰丹

    药方名称利腰丹处方白术9钱,杜仲5钱。功能主治风寒腰疼不能直者。用法用量酒煎服。10剂可愈,可为长治之法。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 药艾条

    药方名称药艾条处方艾叶2400g桂枝125g高良姜125g 广藿香50g降香175g香附50g白芷100g陈皮50g丹参50g 生川乌75g性状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气香

  • 凉风化痰丸

    药方名称凉风化痰丸处方半夏2两(泡),南星2两(姜制),白附子1两,明矾5钱。制法上为末,大米糊为丸,如黍米大,滑石或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风痰咳嗽,惊热及喘。摘录《痘疹金镜录》卷一

  • 补脾黄耆丸

    药方名称补脾黄耆丸别名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锉),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两半(去粗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以酒浸,去瓤皮),诃黎勒2两(煨,用皮),益智子1两(去皮),

  • 抗荨麻疹散

    药方名称抗荨麻疹散处方胡麻15克,苦参15克,山豆根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祛风止痒。主感受风邪,郁于肌肤,营血不和。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每次10克,日服2次。摘录赵子信方

  • 都气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都气丸药方名称都气丸处方熟地黄10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微焙)各52克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40克五味子30克制法上药七味为末,炼白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肾敛肺

  • 和顺汤

    药方名称和顺汤处方升麻5分,防风3分,白芷3分,黄耆3钱,人参3钱,甘草3分,白芍3钱,白术5钱,茯神3钱,炮姜5分。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提阳气。主忧思不已,加之饮食失节,阴阳相逆,脾胃有伤,面色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