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苏饮

参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木香半两,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三分。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半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感冒发热头疼,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并宜服之。若因感冒发热,亦如服养胃汤法,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馀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热退为期,不可预止。虽有前胡、干葛,但能解肌耳。既有枳壳橘红辈,自能宽中快膈,不致伤脾,兼大治中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毋以性凉为疑,一切发热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儿、室女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易简方)不用木香,只十味。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别名十味参苏散(《保婴金镜》)。

处方木香15克紫苏叶 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23克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主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若因感冒发热,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余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若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退为期,不可预止。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30克(另末)苏木60克

功能主治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苏木,取250毫升,去滓,调参末,随时加减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医方考》卷六: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紫苏1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干葛1钱,前胡1钱,桔梗1钱,甘草5分,人参7分。

功能主治风寒壮热,体重头痛,痰嗽壅盛。痘家气虚外感。

各家论述风寒客于外,故用紫苏、干葛以发表;痰嗽壅于内,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陈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后,中外必虚,人参甘草急固其虚。此则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气不虚,表里无失,斯良剂矣!

摘录医方考》卷六

《幼科发挥·附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苏梗、桔梗前胡半夏、干葛、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中风,鼻流清涕,恶风喘嗽。

用法用量生姜引。

摘录《幼科发挥·附方》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3分,紫苏叶4分,桔梗4分,干姜4分,前胡4分,陈皮5分,茯苓5分,枳壳3分半,半夏2分,木香1分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发痘疮。主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片玉痘疹》卷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半复、苏叶、陈皮、赤茯苓甘草枳壳、干葛、前胡柴胡香附山楂肉。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发热,恶寒咳嗽者。

用法用量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三

古今医鉴》卷十四: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紫苏3分,陈皮2分,桔梗2分,半夏(姜汁炒)3分,前胡3分,干葛3分,甘草2分,枳壳(去瓤)2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发热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间。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热服;或调紫草膏热服。表汗更佳。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医便》卷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8分,紫苏叶1钱,前胡1钱,半夏1钱,葛根1钱,茯苓8分,桔梗8分,枳壳8分,陈皮8分,甘草4分,羌活苍术

功能主治宽中快膈。主秋月伤寒,发热头疼咳嗽,或中脘痞满,呕吐痰水,及感冒风邪,头疼鼻塞,憎寒壮热,名曰重伤风。

用法用量方中羌活苍术用量原缺。

咳嗽,加五味子5分,杏仁7分;久嗽有肺火,去人参,加桑白皮杏仁各8分;鼻衄,加麦门冬、山栀仁(炒黑)、乌梅、茅根各1钱;呕逆,加砂仁5分;脾泄,加白术黄耆、白扁豆、莲肉各1钱。

摘录《医便》卷三

《摄生众妙方》卷六: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半夏桔梗杏仁(去皮尖)、麻黄(去节)、荆芥陈皮防风甘草、桑白皮

制法上(口父)咀,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和匀,好酸醋浸1宿,慢火炒,复浸1宿、再炒,以醋干为度,为细末。心嗽面赤流汗,干姜汤下;肝嗽眼中泪出,乌粟米汤下;肺嗽上气喘气,桑白皮汤下;脾嗽不思饮食,生姜汤下;胆嗽令人不睡,生姜自然汁下;冷嗽,夜间多嗽,葱白头汤下;热嗽日间多嗽,蜜汤下;暮嗽涕唾稠粘,生姜汤下;气嗽肚腹胀满,青皮汤下;伤风嗽流涕,荆芥防风汤下;肠嗽痰结成块,五味子汤下;产嗽背疼,黄蜡汤下;痨嗽,四肢羸瘦,秦艽汤下;血嗽连声不止,当归汤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胎产秘书》卷上: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3分,蕲艾3分,川芎3分,当归1钱,条芩2钱,生术2钱,陈皮4分,紫苏4分,生甘草4分,阿胶1钱。

功能主治妊娠跌打动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有外感者,加葱白4寸;腹痛,减蕲艾,加砂仁4分。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别名二味参苏饮、参苏散、小参苏饮、人参苏木散、参苏夺命丹

处方人参1两(另末),苏木2两。

功能主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用法用量二味参苏饮(《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管见良方》)、参苏散(《永类钤方》卷十九)、小参苏饮(《得效》卷十四)、人参苏木散(《杏苑》卷八)、参苏夺命丹(《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枳壳桔梗、干葛、前胡、桑皮、贝母、茯苓甘草橘红生姜

功能主治妊娠感冒发热,头疼骨痛,半身不遂,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咳嗽,加五味。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桑皮、桔梗、贝母、甘草天冬麻黄、赤苓。

功能主治妇女虚热,孕妇咳嗽喘息急者。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三因》卷十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别名参苏汤、人参前胡散、十味参苏饮、冲和汤

处方前胡3分,人参3分,紫苏叶3分,茯苓3分,桔梗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半两,陈皮半两,枳壳(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参苏汤(《普济方》卷四○三)、人参前胡散(《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十味参苏饮(《保婴金镜录》)、冲和汤(《济阳纲目》卷十一)。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苏丸”、“参苏理肺丸”(见《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局方》(淳佑新添方)有干葛;《易简方》有干葛,无木香

哕者,加干葛;腹痛,加芍药。

各家论述1.《古今名医方论》:叶仲坚曰,此咳嗽声重,痰涎稠粘,涕唾交流,五液无主,寒湿稽留于胸胁,中气不固可知矣,故以人参为君;然非风寒之外邪来侮,则寒热不发,而痰涎不遽生,故辅以紫苏、干葛;凡正气虚者,邪气必盛,故胸膈满闷,辅以陈皮枳壳,少佐木香以降之;痰涎壅盛于心下,非辛燥不除,故用茯苓半夏,少佐桔梗以开之;病高者宜下,故不取柴胡之升,而任前胡之降;欲解表者,必调和营卫,欲清内者,必顾及中宫,此姜、枣、甘草之所必须也。名之曰饮,见少与缓服之义。

2.《医方集解》: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摘录《三因》卷十三

猜你喜欢

  • 调肝和血丸

    药方名称调肝和血丸处方当归8钱,白芍5钱,柴胡3钱(醋炙),香附4钱,薄荷3钱,丹皮4钱,栀子3钱(炒),郁金3钱,大黄4钱(炭),***1钱半,生地6钱,青皮2钱。制法共为细末,水打成丸,如绿豆大。功

  • 二宝散

    药方名称二宝散处方***、玳瑁。功能主治痘紫色,发热鼻衄,小便如血,口渴,乱语,痘顶色白,肉红肿而痘反不肿,或黑陷不起。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本方用生玳瑁、***各等分,为散。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调服。摘录

  • 悖散汤

    药方名称悖散汤别名牛乳方、荜拨煎、牛乳汤、荜拨乳牛乳香处方牛乳3升,荜拨半两(末之,绵裹)。功能主治补虚破气,除一切气。主气痢,久不愈,及诸痢困弱者。用法用量牛乳方(《养老奉亲》)、荜拨煎(《圣济总录

  • 风湿汤

    《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施园端效方》:风湿汤药方名称风湿汤处方附子(炮,去皮)白术甘草当归(焙)防风桂枝薏仁各30克乳香没药茯苓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主治风寒湿痹,脚气筋挛,着床不能行步。用法

  • 荆芥洗剂

    药方名称荆芥洗剂处方荆芥9g,防风9g,枫子仁9g,土槿皮9g,五骨皮9g,地骨皮9g,皂角10g,陈醋500ml。功能主治手足癣。用法用量用时加温,每日或隔日泡手足2-3小时,连续2-3周,泡后可上

  • 止痛生肌散

    药方名称止痛生肌散处方石膏7.5克(烧过者)牡蛎15克(烧过者)滑石7.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灸疮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用时掺患处,外以软绵帛覆盖,扎好。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 当归厚朴汤

    《仁斋直指》卷十三:当归厚朴汤药方名称当归厚朴汤处方当归(炒)厚朴(制)各30克 官桂45克 良姜75克制法上药锉为散。功能主治主肝经受寒,面色青惨,肢厥泄利。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空腹时服。摘录《

  • 点生丹

    药方名称点生丹处方真雄黄1钱,明朱砂1钱,明矾1钱,麝香1分,冰片1分,真飞金12件,火消1钱,荜茇5厘。制法先将雄黄、朱砂等研细,再将荜茇捣碎,同冰片、麝香掺研千余次,末以飞金拂下研匀。功能主治时疫

  • 去腐灵药

    药方名称去腐灵药处方水银30克 火消60克食盐9克 枯矾9克(三味炒燥)朱砂24克雄黄9克 ***9克硼砂9克功能主治去腐生肌。治发背,疗疮,肿毒,烂疮,囊痈,鱼口,结毒,臁疮。用法用量共为末,入罐内泥

  • 肺肾交固汤

    药方名称肺肾交固汤处方黄耆(炙)、白术(土炒)、附子(制)、菟丝子、龙骨、白芍(炒)。功能主治淋浊,尿必淋滴作痛,身觉作冷,脾胃不健,胀闷不快。各家论述肺虚肾亏,恶寒遗精,君以黄耆大补肺气;肺气既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