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坏涎丸

坏涎丸

《博济》卷三: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硇砂2分,寒水石半两(猛火烧透红,好酒内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淀粉1大分,龙脑1分,水银1大分(将定粉放盏内,与水银同研,渐渐滴,令似乳),半夏半两(热酒烫1度,姜汁浸1宿)。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研好朱砂度过。

功能主治痰涎壅盛,头重心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生姜、龙脑水送下。勿嚼。

摘录《博济》卷三

《圣惠》卷五: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白矾(烧灰)半两,天竺黄半两,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黄),金箔50片,朱砂1两(细研,以水飞过),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制法上药以半夏皂荚子仁捣罗为末,与诸药同研令匀,用烂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风壅,咽喉内涎唾如胶,心胸妨闷,语声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八十五: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水银1分(以少枣肉研令星尽),铅霜1分,甘草半分(末)。

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梨汁送下。以涎尽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郑愈方: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半夏2钱(研,以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用慢火炙黄干),粉霜半钱,铅白霜半钱,巴豆霜半钱,雄黄半钱,蝎梢半钱。

制法上各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咽喉涎鸣如锯,兼伤寒身热面赤。

用法用量每用5丸,灯心汤化破。如涎未下,再投灯心汤即吐。如取涎,连3服即泻,次补。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郑愈方

猜你喜欢

  • 鹿马宝元丹

    药方名称鹿马宝元丹处方珍珠、琥珀、朱砂、金箔、银箔、真玉屑、珊瑚屑、***屑各等分(均细研),沉香、木香、丁香、乳香、檀香、人参、茯苓、白术、芍药、缩砂、桂花、当归、川芎、白芷、甘草(生)、白豆蔻各等分

  • 加味太乙膏

    《惠直堂方》卷四:加味太乙膏药方名称加味太乙膏处方黄柏5钱,防风5钱,元参5钱,赤芍5钱,白芷5钱,生地5钱,大黄5钱,归身5钱,肉桂5钱,海藻5钱,昆布5钱,苍术5钱,金银花1两,皂角刺5钱,山慈姑

  • 桂曲丸

    药方名称桂曲丸处方人参1两,荜茇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微炒)1两,缩砂仁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陈皮(汤洗,去白)1两,桂枝(去粗皮)1两,甘草(锉,炒)半两,丁香半两,神曲3

  • 金不换内消丸

    药方名称金不换内消丸处方苍术半斤(制,去皮),枳壳1两半(麸炒),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醋煮)1两,蓬术(醋煮)1两,香附子(制)1两,大茴香(炒)1两,干漆(炒)1两,藿香(洗)

  • 松叶酒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松叶酒药方名称松叶酒处方青松叶,一斤。炮制青松叶一斤,细挫如豆,木石臼中捣令汁出,用生绢囊贮。以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煨一宿;或无酒止用水浸,亦可。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亦治三

  • 化疠仙丹

    药方名称化疠仙丹处方玄参3两,苍术3两,苍耳子1两,蒲公英1两,桔梗3钱,金银花2两。功能主治湿热变化疠风,即***风。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作1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 独神散

    《古今医鉴》卷十三:独神散药方名称独神散处方全蝎7个(去蝎尾,每个用中1节,共7节,火烤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脐风。用法用量乳汁送下。小儿头上微汗出即愈。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疡科选粹》卷

  • 苍芩丸

    药方名称苍芩丸处方苍术15克 片芩9克甘草4.5克制法上药为末,汤浸炊饼为丸。功能主治清热化湿。主湿热发热。用法用量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金露解毒丸

    药方名称金露解毒丸处方舶上明净硫黄1斤,蛤粉1斤。制法上为末,用连皮生姜作片子,取自然汁为丸,如弹子大,阴干。功能主治暑毒。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薄荷研细,入蜜1小匙,新水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

  • 柴胡橘皮汤

    药方名称柴胡橘皮汤处方柴胡、橘皮、黄芩、半夏、人参、白茯苓各等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疹子出后,毒邪壅遏,尚未出尽,拂拂发热,烦闷不宁,如蛇在灰,如蚓在尘之状,烦躁呕泄者。用法用量加竹菇1团,生姜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