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正元散

正元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一两;黄蓍(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轻微,手足厥泠,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一: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别名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处方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 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

制法上十味,唯麻黄多于众药一倍,余药减用一半,同捣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头昏,周身骨节疼痛;或伤冷食,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热服。如出汗须候汗干,可去盖履。

摘录博济方》卷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千姜(炮)陈皮(去白)各9克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60克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15克附子(去皮、尖,炮)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30克黄耆(炙)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元气,温脾胃。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防风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防风丸药方名称防风丸处方防风(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朱砂(研,为衣)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以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主风痰郁热上攻,头痛

  • 安中汤

    《千金》卷二:安中汤药方名称安中汤处方黄芩1两,当归2两,芎?2两,人参2两,干地黄2两,甘草3两,芍药3两,生姜6两,麦门冬1升,五味子5合,大枣35枚,***仁5合。功能主治妇人曾伤五月胎者。用法用

  • 降真丹

    药方名称降真丹处方石膏1两半,乌头半两,白附子1两,白僵蚕1两,天南星1两,藿香1两,辰砂1两,芎1分,甘草1分,白芷半两,细辛1分,麝香半两(别研)。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鸡头子大,于风阴处晾干

  • 枸杞羊肾粥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枸杞羊肾粥药方名称枸杞羊肾粥处方枸杞叶1斤,羊肾1对(细切),米3合,葱白14茎。功能主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用法用量上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摘录《圣济总录》卷

  • 健脾肥儿丸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健脾肥儿丸药方名称健脾肥儿丸处方人参5钱,黄耆(蜜水炒)1两,神曲(炒)2两,山楂肉2两,白扁豆(炒)1两,白术(米泔水浸,炒)1两,白茯苓1两,山药1两,甘草6钱,白芍(酒炒)

  • 肥中丸

    药方名称肥中丸处方藿香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陈粟米2两。制法上为细末,每服2钱,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和胃进食,快气。主用法用量用蜜1匙,姜3片煮浮,温服。摘录《鸡峰》卷二十

  • 葶苈猪苓散

    药方名称葶苈猪苓散处方葶苈、茯苓、猪苓、白术、苍术、泽泻、瞿麦、车前子、川芎、当归、赤芍、生地。功能主治渗水利湿。主水分。脾虚不能制水,血与水散于皮肤、肠胃之间,发为浮肿,小水不通,而后经水断绝。各家

  • 黑姜散

    《仙拈集》卷一:黑姜散药方名称黑姜散处方干姜(烧黑存性)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有寒,下痢赤白。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米饮送下。摘录《仙拈集》卷一《仙拈集》卷一:黑姜散药方名称黑姜散处方大块鲜姜10

  • ***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药方名称***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处方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双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蜕12克,黄连6克,荆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

  • 花粉散

    《嵩崖尊生》卷六:花粉散药方名称花粉散处方花粉8分,胡连8分,黄芩8分,僵蚕5分,鲜皮5分,大黄5分,牛黄2分5厘,滑石2分5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风热口干舌裂。用法用量每服2钱,竹叶汤下。摘录《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