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汤泡散

汤泡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汤泡散

药方名称汤泡散

处方赤芍药、当归(洗.焙)、黄连(去须),各等分。

炮制上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受客热风壅上攻,眼目赤涩,睛疼睑烂,怕日羞明,夜卧多泪,时行暴赤,两太阳穴疼,头旋昏眩,视物不明,渐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用二钱,极滚汤泡,乘热洗,冷即再温,洗,一日三、五次洗,以瘥为度。

注意忌腌藏、毒物。

备注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用,无不效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汤泡散

药方名称汤泡散

别名睛明散(《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七)。

处方赤芍当归(洗,焙)黄连(去须)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客热风邪上攻,眼目赤涩,睛疼睑烂,怕日羞明,夜卧多泪,或时行暴赤,两太阳穴疼,头旋昏眩,视物不明,渐生翳膜。

用法用量每用6克,极滚汤泡,乘热熏洗,冷即再温,一日洗三至五次,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猜你喜欢

  • 泻肝润肺止衄汤

    药方名称泻肝润肺止衄汤处方龙胆草10克,条黄芩10克,焦栀子10克,炙桑皮30克,白茅根30克,生地30克,粉丹皮10克,麦门冬12克,元参10克,草决明10克,仙鹤草12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泻肝

  • 白鲜汤

    药方名称白鲜汤处方白鲜皮7分,麦冬7分,茯苓7分,杏仁7分,细辛7分,白芷7分,桑白皮1钱,石膏1钱。功能主治鼻干痛。用法用量用黑豆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 大黄流浸膏

    药方名称大黄流浸膏来源为大黄加工制成的流浸膏。性状为棕色的液体;味苦而涩。炮制取大黄(最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 1

  • 加减清心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心饮处方石莲肉1钱,白茯苓1钱,益智仁7分,远志7分,麦门冬7分,石菖蒲7分,车前子7分,人参7分,白术7分,泽泻7分,甘草(炙)4分。功能主治心中客热烦躁,赤浊如肥脂。用法用量上(口父

  • 大追毒散

    药方名称大追毒散处方甘草1两,苍术2两,麻黄2两(去节),滑石4两。功能主治伤寒两感。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摘录《宣明论》卷十

  • 胡颓子叶

    药方名称胡颓子叶处方胡颓子叶适量。制法晒干,文火炒至微黄,研末备用。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100余例,一般服药10~15天症状即显着好转,部分病人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用法用量每次服3~5克,用热米汤

  • 点眼秦皮汤

    药方名称点眼秦皮汤处方秦皮(锉碎)3两,青五铢钱7文,黄连(去须)1两,蕤仁(去皮)半两,淡竹叶(洗,切)30片。制法上药用水1升半,煎至7合,去滓。功能主治风热上冲,目赤痛,久患不愈。用法用量临卧时

  • 通天再造散

    药方名称通天再造散处方郁金15克(生)大黄30克(炮)白牵牛18克(半生半炒)皂角刺30克(炮,经年黑大者)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风。用法用量每服15克,早晨面东,以酒调下。当月利下恶物(或脓或

  • 葛根姜豉汤

    药方名称葛根姜豉汤别名葛根葱豉汤处方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豉2合半,葱白2合半,葛根2两。功能主治天行劳复佼热,且至晚则腰背痛,头项强重。用法用量葛根葱豉汤(《保命歌括》卷二)。摘录《伤寒总病论》卷

  • 二藤酒

    药方名称二藤酒处方都惏藤、黄藤(各握取2虎口长3寸并细锉)。功能主治解腹内诸毒。主用法用量上药以酒3大升,都人小罂罐中密封,用慢火围四边,烧之令沸,伺温出之,温服常有酒色。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