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遂散

甘遂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末3克

制法猪心血和匀。将猪心切开,入末于内,用线缚定,湿纸包,煨熟取药,入辰砂末3克和匀,分作4丸。

功能主治治癫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所煨猪心煎汤化下。如大便下恶物即止。如不效,再服1丸。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半两(煨令微黄),槟榔半两,牛蒡子2分(微炒),商陆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气,心腹鼓胀,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猪肾1只,切作4-5片,掺药,用湿纸裹,煻火中煨熟、空心顿服,又微呷酒2-3合。须臾,下利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新医学》(1972;11:55):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两。

制法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用时用甘遂散3钱,面粉适量,麝香少许(无麝香冰片代),加温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中极穴处(脐下4寸),方圆约2寸。一般30分钟即能小便通利。无效时可继续使用或再加热敷,疗效更速。

临床应用小便不通用甘遂散外敷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患者共8例,外敷1次即排尿的5例;外敷2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热敷1次排尿的1例。

摘录《新医学》(1972;11:55)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分(煨令微黄),槟榔1分,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牵牛子半两(微炒),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大小便难,喘促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温水调下。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太山赤皮甘遂2两。

制法上为末,以白蜜2合和。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如大豆粒,多觉心下烦。得微下者,每日1次,下后还服猪苓散;不得下,日2次。渐加可至半钱匕,以微下为度。

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圣惠》卷五十四: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两(煨令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泽泻3两,黄芩1两,泽漆1两,赤茯苓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朴消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气遍身浮肿,心胸急硬,气满上喘,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一九四引作“甘遂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别名甘遂破结散

处方甘遂1分(煨令微黄),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锉,焙),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破痞除热,破结散气。主小儿内有伏热诸候,腹内痞结,虽服汤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满,按之则啼;胸膈热实,腹有留饮,肠内气结而胀,时或壮热。

用法用量甘遂破结散(《婴童百问》卷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入门》: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葱汁

制法和丸。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绵裹塞耳中,口含甘草汤。两药须各两处修制妙。

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入门》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生)半两,牵牛子(半生半炒)1两,续随子(去壳,研)1两,大戟1两,葶苈(纸上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三焦气不通,心腹胀,喘促,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空心浓煎灯心汤调下。利下水为效,未减更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半两,大戟半两,黑牵牛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肿,水肿。

用法用量每岁1钱,五更初用葱酒调下。不会吃酒用葱汤调下。天明通下黄水来,可依形证调理。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半两,槟榔(生锉)1两,木香1两,牵牛子(半生半炒)1两,莱菔子(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三焦水气,甚者四肢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煎紫苏木瓜汤调下,空心服,利下水为度。量人虚实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两(炒),木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炒)1两,蓬莪术(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大戟(微煨)3分,桂(去粗皮)3分,石菖蒲(米泔浸,炒干)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蛊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腹用葱汤调下;渐加至2钱匕,微吐泻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猜你喜欢

  • 六斤丸

    药方名称六斤丸处方木瓜1斤,牛膝1斤,肉苁蓉(去甲膜,洗淡)1斤,明天麻1斤,枸杞子1斤,鹿角胶1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调补;脚气愈后久服可以除根。主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

  • 莪术散

    《寿世保元》卷七:莪术散药方名称莪术散处方香附3两,当归(酒洗)1两,莪术(醋煨)1两,玄胡索1两,赤芍药1两,枳壳(麸炒)1两,熟地黄1两,青皮(去瓤)1两,白术(去芦)1两,黄芩1两,三棱(醋煨)

  • 补遗人参散

    药方名称补遗人参散处方川芎、当归、白芍、地黄、连翘、薄荷、山栀、甘草、大黄、芒消、肉桂、木香、寒水石。功能主治实热下消。用法用量用缫丝煎汤饮之。摘录《证治宝鉴》卷四

  • 回光散

    药方名称回光散处方荆芥、黄连、赤芍、谷精草、菊花、木贼、桔梗、牛蒡子、前胡、独活、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痘疹伤眼。用法用量加生姜、灯草,水煎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 麝香回阳膏

    药方名称麝香回阳膏处方麝香冰片红花儿茶乳香没药黄连黄柏白芷血竭独角莲自然铜黄芩制法制成膏药,每粒1.2克。功能主治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化腐生肌。治搭背、偏口、对口、臁疮、水火烫伤、脚湿气、黄水疮及腰痛

  • 加味黄连解毒汤

    《羊毛温证论》:加味黄连解毒汤药方名称加味黄连解毒汤处方黄连1钱,黄芩2钱,黄柏2钱,山栀子1钱,桔梗2钱,甘草1钱,金银花1钱,车前子1钱,木通1钱,六神曲(炒)2钱,蝉蜕10枚,白僵蚕3钱。功能主

  • 安豚丹

    药方名称安豚丹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桂1钱,山药1两,巴戟天5钱,蛇床子3钱,附子5分,茯苓3钱,远志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

  • 槐枝膏

    《鸡峰》卷二十一:槐枝膏药方名称槐枝膏别名三枝膏处方槐枝半斤(半寸锉),柳枝半斤(半寸锉),桑枝半斤(半寸锉)。制法上以水1斗,煎至3升,滤去滓,慢火熬膏,入后药末,青盐1两(研),芎(末)、细辛(末

  • 板蓝根夏枯草饮

    药方名称板蓝根夏枯草饮处方板槛根30克夏枯草2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板蓝根、夏枯草同水煎,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适用于腮腺炎肿痛发热有硬块者。用法用量每次10~20克,每日3次。摘录《

  • 金牛汤

    药方名称金牛汤处方郁金2钱,牛蒡子3钱(炒,研),陈麻黄4分(蜜水炒),瓜蒌皮3钱,苏子1钱半,芥子1钱,沉香5分,贝母2钱,杏仁3钱,橘红1钱,半夏1钱,桑皮2钱,枇杷叶2张(刷毛,蜜炙)。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