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百部汤

百部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1两,款冬花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痰涕多,不思食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3个(掰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半两,生姜半斤,细辛3两,贝母3两,甘草2两(炙),杏仁4两(去皮尖双仁者),紫菀3两,桂心2两,白术2两,麻黄6两(去节),五倍子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咳,昼夜不得眠,两眼突出。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菜。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痰壅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慈幼新书》卷二: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白薇紫菀百部玄参麦冬甘草五味子、大力子、白芥子。

功能主治喉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麻科活人》卷四: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地骨皮麦冬天冬知母玄参、瓜萎仁、百部根、百合、地茄根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本草汇言》卷六: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3钱,薏苡仁3钱,百合3钱,麦门冬3钱,桑白皮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沙参1钱5分,黄耆1钱5分,地骨皮1钱5分。

功能主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胸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本草汇言》卷六

女科指掌》卷五: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桔梗茯苓百合、桑白皮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掌》卷五

猜你喜欢

  • 加减三五七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加减三五七散药方名称加减三五七散处方细辛(八两)干姜(炮.十两)防风(去芦.十二两)山茱萸(去核.十六两)茯苓(去皮.十六两)功能主治治八风五痹,肢体不仁;大治风寒入

  • 姜附六合汤

    药方名称姜附六合汤处方四物加干姜2钱,附子1钱。功能主治寒阻经血不行,兼见沉寒症者。用法用量沉寒之甚,非姜、附不能除,寒甚而经绝不行,可加肉桂。此用桂、附,则须留生地以配之,而后桂、附不至上僭。摘录《

  • 浮水膏

    药方名称浮水膏处方水萍(晒干)5两。制法上为末,以白蜜调和稀稠得所,入瓷盒中盛。功能主治令面光白。主面皯疱。用法用量每卧时涂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龙脑青葙丸

    药方名称龙脑青葙丸处方龙脑半两(细研),青葙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1两,白茯苓1两,芎藭1两,羌活1两,细辛1两,天麻1两,防风1两(去芦头),石决明1两(捣细,研,水飞过),黄耆(锉)1

  • 甲香散

    药方名称甲香散别名***散处方甲香1两,***屑1两,射干1两,木香1两,熏陆香1两,丁香1两,黄连1两,川升麻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牡蛎1两(烧为粉),羚羊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 麻豆膏

    药方名称麻豆膏处方麻油2两,巴豆14粒,蓖麻子14粒,斑蝥7粒。制法以麻油熬煎三味枯黑,去滓,却入白蜡五钱,芦荟末三钱,搅匀,瓷罐收贮。功能主治诸癣。用法用量括破涂之。摘录方出《医学入门》卷六,名见《

  • 白虎丸

    《普济方》卷九十三:白虎丸药方名称白虎丸处方川乌5两,草乌6两,两头尖全蝎3两,细辛3两,香白芷3两,川芎3两,乳香3两,没药3两,白术3两,苍术3两,五灵脂3两,天麻3两,人参3两,防风3两,菊花3

  • 养精种玉汤

    药方名称养精种玉汤处方大熟地30克(九蒸)当归15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山萸肉15克(蒸熟)功能主治补肾养血。治肾亏血虚,身体瘦弱,久不受孕。用法用量水煎服。三个月有效。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鸡冠血

    药方名称鸡冠血别名鸡冠酒处方穿山甲(炮研极细)5-6分至1钱。功能主治痘青干紫黑陷,血热毒盛者。用法用量鸡冠酒(《一盘珠》卷九)。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 弘济膏

    药方名称弘济膏处方雄黑豆(炒)。制法上药炒爆研破,入酒瓶内,与血余相间铺之7-8分满,以铁丝罩口,或槐、柳枝塞之,次将方砖1个,中凿1孔,以瓶口倒合于砖,口内泥封密,再次挖地1井,井内安碗1个,将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