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解悬汤

解悬汤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60克当归120克川芎60克荆芥9克 益母草90克麦冬30克炮姜3克

功能主治治乳悬。产后乳房伸长,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4两,川芎2两,荆芥3钱,益母草3两,麦冬1两,炮姜1钱。

功能主治急救胃气而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胃中空虚,胃血干燥,两乳细小,下垂过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而乳头收,再4剂痊愈。

各家论述此方人参生胃气于无何有之乡,当归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荆芥、益母草分解各脏腑,以归其经络;用麦冬炮姜者,因阳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动而炎烧,产后不便大用寒凉,故用麦冬微凉之品,稍解其火势之烈也。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医林纂要》卷十: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黄耆2两,当归1两,人参3钱,川芎3钱,荆芥3分,益母草1钱,生地黄1钱,炮姜3分。

功能主治补血荣筋。主产后去血过多,气热血虚,肝筋缓弛,或乳少过服通乳之药,血不足于经脉而气虚,因儿之吮以下垂,则筋从所引而弛,致患乳悬证,两乳细小,下垂过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此补血汤;人参宜大补中气;川芎以行血中之气;荆芥去血中风湿;益母草补肝和胃,燥湿行血;生地黄滋血而平热则筋自收,用当病情,难产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补肝。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辨证录》卷十二: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炒栀子3钱,枳壳5分,砂仁3粒,白术5钱,人参1钱,茯苓3钱,薄荷3钱。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主妇人怀抱忧郁,肝气不通,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痛,如子上悬。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闷痛除,2剂子悬定,3剂全安。去栀子多服数剂,尤妙。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猜你喜欢

  • 红散子

    《鸡峰》卷二十三:红散子药方名称红散子处方蝎1分,防风1两,桔梗1两,茯苓1两,甘草1两,白芷半两,天南星、麝香1铢,龙脑少许,朱砂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疾惊搐。用法用量每服半钱,食后薄荷汤调

  • 车莲饮

    药方名称车莲饮处方旱莲草、车前草。功能主治溺血。用法用量捣汁,各半茶钟,和匀,空心温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吹喉祛风散

    药方名称吹喉祛风散处方胆矾(鸭嘴者,炒)、脑子一字,碧雪、白僵蚕(炒去丝)、苦丁香(即甜瓜蒂,不用多)、灯草(米糊浆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中生疮,肿痛,缠喉风闭,单蛾双娥结喉,急喉风,飞丝入

  • 蛎粉散

    《医方类聚》卷二一○引《经验良方》:蛎粉散药方名称蛎粉散处方牡蛎(火煅成粉)。制法细研上药,用酽米醋搜成团,再煅过通红,候冷研细,却用酽米醋调艾叶末,熬成膏,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止

  • 黄汗吴蓝汤

    药方名称黄汗吴蓝汤处方吴蓝6分,芍药6分,麦门冬6分(去心),桑白皮6分,汉防已6分,白鲜皮6分,山栀子6分。制法上各细切。功能主治黄疸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着衣皆黄。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

  • 狗茎散

    药方名称狗茎散处方狗茎1具(烧),白术3分,猪苓2分,桂心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少小偏(疒颓)。用法用量米饮汁若酒服1刀圭,1日2次。灸其对(疒颓)足大指毛上各2壮。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婴

  • 加减莪术散

    药方名称加减莪术散处方当归2钱,莪术2钱,延胡2钱,熟地2钱,枳壳2钱,青皮2钱,白术2钱,黄芩2钱,川芎3钱,三棱3钱,小茴3钱,砂仁3钱,干漆1钱,红花1钱,香附5钱,甘草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

  • 清热解郁汤

    药方名称清热解郁汤处方栀子(炒黑)6克枳壳(麸炒)西芎黄连(炒)香附(炒)各3克干姜(炒黑)陈皮各1.5克甘草0.9克苍术(米泔浸)2.1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胃中郁热,胃脘疼痛。用法用量加生姜3

  • 生姜泻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生姜泻心汤药方名称生姜泻心汤处方生姜、黄芩、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二钱。半夏、黄连、大枣(三枚)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

  • 葛粉饮

    药方名称葛粉饮处方葛粉1两,白蜜1两。功能主治血痢,日夜数十行。用法用量上相和,以新汲水4合调匀。空腹服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