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中散

调中散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茯苓各6克丁香20个白术7.5克(炮)甘草15克(炙)紫苏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木瓜煎汤,入盐少许温服,不拘时。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医学心悟》卷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沙参90克荷叶(去筋净)30克 广陈皮(浸,去白)30克茯苓30克川贝母(去心,粘米拌炒)30克丹参60克陈仓米(炒熟)90克五谷虫(酒炒焦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噎膈,开关和胃。主噎膈。

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日三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幼幼集成》卷二: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木香川楝子没药茯苓上青桂 杭青皮莱菔子 陈枳壳槟榔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葱白6.6厘米,盐3克,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白芷半两,黄柏1两(炒),陈橘(去瓤)2两(炒),干姜1两(炮),青橘皮1两(麸炒去瓤),草果1两(炒,和皮用),神曲1两(炒),厚朴3两(依常法修事),甘草2两(煨),苍术4两(米洛浸1宿,锉,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消酒食。主胸膈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点;或泻痢,以生姜粥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

普济方》卷三八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香附甘草、白茯苓天仙藤藿香白芍药、葛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伤食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乌梅甘草汤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普济方》卷一三二: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柴胡1分,前胡(各去毛)1分,桔梗1分,贝母(去心)1分,牡丹皮(去心)1分,黄芩1分,麻黄1分,枳壳(只用青)4铢,栀子4铢,升麻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吃转药,病热已减,然大腑馀热出后,终未快,精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两3沸,去滓,食后临卧任意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二

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煨),木香1钱,御米1钱,扁豆1钱,藿香1钱,诃子2个(煨),甘草1钱,石莲肉1钱(1方加丁香枳壳荜澄茄,肉豆蔻)。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纯白;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胃气虚弱,呕吐腹胀;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陈米饮或甘草汤送下;如和气,紫苏木瓜汤送下;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盐汤送下;胃气虚弱,呕吐腹胀,陈皮汤送下;盘肠气痛,木瓜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

活幼口议》卷二十: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罂粟壳。

功能主治小儿虚积痢,腹肚痛,里急频。

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煨)、陈皮木瓜、白扁豆(炒)、黄耆(蜜炙)、木香罂粟子(炒)、干紫苏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气益脾。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白汤点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直指》卷十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别名调中汤

处方藿香叶半两,缩砂半两,蓬术(炮)半两,干姜(炮)半两,肉桂半两,茴香(炒)半两,草果半两,麦芽(炒)3分,益智仁3分,橘红3分,苍术(炒)2两,神曲(炒)2两,甜梗2两,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呕进食。主肠虚泄泻。

用法用量调中汤(《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录《直指》卷十三

《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去芦)、白茯苓木香(炮)、白术甘草(炙)、干姜(炮)、藿香叶、缩砂仁、香附子丁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过度,胸膈不利,呕吐吞酸,腹胀肚疼。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煎汤送下;如肚腹痛,以白汤点下。

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吉氏家传》: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半钱,白术半钱,肉桂1钱,***1钱,藿香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虚渴。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吉氏家传》

普济方》卷三十五引《杨子建万全护命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莪术3分,京三棱3分,甘草1两,黄橘皮1两,独活1两,芎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白芷1两,白术1两,木香1两,青橘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气虚冷,少思饮食,面色痿黄,口无滋味,非时吐出清水,频发泄泻,忽时下黄沫白沫,呕逆恶心,身多寒栗,唇皮无光,肌肤不泽,肠内虚鸣,心腹刺痛,忽然心中沉冷气膈不安,一切脾胃虚冷证候。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入温盐煎点,任意吃。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五引《杨子建万全护命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白茯苓半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大腹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用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

普济方》卷四○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6分,分2-3次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续名家方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牡蛎6两,甘草2两,丁香2两,肉桂2两,胡椒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腹痛。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龙骨1两,人参1两,黄连1两,阿胶(炙)1两,黄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太多。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煮米饮送服,日2次。愈停。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

《冯氏锦囊·杂症》卷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木香5分,川楝子(去皮核)5分,没药5分,人参5分,茯苓5分,桂(去皮)3分5厘,白牵牛25粒(一半生,一半炒)。

功能主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葱白2寸,盐1捻,水煎,食前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圣惠》卷九十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别名调中汤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谷痢不止,羸瘦腹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调中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猜你喜欢

  • 飞龙阿魏化坚膏

    药方名称飞龙阿魏化坚膏别名阿魏化坚膏、飞龙化坚膏处方蟾酥丸药末1料,加金头蜈蚣5条(炙黄,去头足,研末)。功能主治失荣症及瘿瘤、乳岩、瘰疬,结毒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红,日久渐大,或疼或不疼,但未破者。

  • 和胃橘红丸

    药方名称和胃橘红丸处方陈皮半斤,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1两,神曲1两,肉豆蔻2个,大槟榔2个,干姜半分(或擦生姜1两)(一方无槟榔)。制法上为细末,橘泥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脾胃不和

  • 白闾茹散

    药方名称白闾茹散处方白闾茹。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痈疽生臭恶肉者。用法用量敷之。看肉尽便停。摘录《肘后方》卷五

  • 狼毒丸

    《博济》卷四:狼毒丸药方名称狼毒丸处方天南星、狼毒、海桐皮、黑附子(炮)各等分(1方加牛膝焙,酒浸1宿)。制法上药各用童子小便浸,安着盏子4只内浸1宿,漉出控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

  • 败龟散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败龟散药方名称败龟散处方败龟(醋炙)半两,芸苔子(研)半两,白芥子(研)半两,木鳖子(去壳,研)半两,自然铜(煅,醋淬)半两,硫黄(研)1两,地龙(炒)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

  • 梨甘饮

    药方名称梨甘饮处方梨木皮1两,大甘草1两,黄秫谷1合(为末),锅底煤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伤寒,温疫。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调下,1日2次。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引《简易方》,名见《松峰说疫

  • 栝石汤

    药方名称栝石汤处方栝楼仁27克滑石4.5克苍术南星赤芍陈皮各3克白芷黄柏黄芩黄连各1.5克甘草0.6克(生)生姜3片功能主治治破伤风发热。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摘录《医学入门》

  • 加味温经汤

    药方名称加味温经汤处方当归尾1钱,赤芍1钱,川牛膝1钱,肉桂1钱,莪术(醋炙)1钱,破故纸(盐水炒)1钱,小茴香1钱,香附(四制者)1钱,乌药(炒)1钱,川芎1钱,甘草5分,生姜3片。功能主治石瘕。经

  • 地胆甘草散

    药方名称地胆甘草散处方雄黄1分,干姜1分,龙胆2分(一作龙骨),石决明1分,续断1分,庵制法忌生菜。功能主治因思虑忧忆伤胆而致浮沮瘘,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主方出《外台》卷二十三注引刘涓子方,

  • 升阳除湿汤

    《兰室秘藏》卷中:升阳除湿汤药方名称升阳除湿汤别名调经升麻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处方当归(酒洗)独活各1.5克蔓荆子2.1克防风炙甘草升麻藁本各3克柴胡羌活苍术黄耆各4.5克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