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丸

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九○: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斤,皂角子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便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早晨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圣惠》卷七十: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末,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如弹子大,绵裹1丸,含咽亦佳。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六: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细辛3分,桂心1两,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百合(半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喘促咳嗽,言语声嘶,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绵裹,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天南星(姜制)、人参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7个(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咳嗽作呀呷声,小儿齁(鼻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汤吞。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紫色)4两,款冬花3两,紫菀(去苗土)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百花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麦门冬(去心,焙)1分,山芋1分,百合1分,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黄蜡1两2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膈烦满。

用法用量百花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七十七: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甘草(炙)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4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肺有热,咳嗽上气,喉中作声,痰涕口干。

用法用量每食后含化1丸,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甘草(炙)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中干,肺热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1两,桑根白皮(锉)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膏)1两,人参1两,大枣10枚(煮熟,去皮核,别研膏)。

制法上8味,除研2味外,捣罗为末,以杏仁枣膏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头面四肢肿满,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浓煎商陆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鸡峰》卷十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热,润肺止咳。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肺痈,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含化,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3分,蛤蚧1对(洗净,涂酥,炙黄),紫菀(去苗土)1两,防己(细锉)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锉)1两,款冬花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白槟榔(锉)1两,百部1两,紫苏子(炒)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 川附散

    药方名称川附散处方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偏正头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腊茶调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 妇科补益丸

    药方名称妇科补益丸别名人参玉液金丹处方人参2两,生地1两2钱,制香附2两6钱,山楂肉8钱4分,黄耆1两3钱,淡黄芩1两5钱,沉香1两6钱,橘红1两6钱,益母草6钱4分,甘草3两2钱,白芍1两6钱,川羌

  • 麻黄附子甘草汤

    药方名称麻黄附子甘草汤处方麻黄6克(去节)甘草6克(炙)附子3克(炮)功能主治助阳发汗。治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

  • 白黄散

    药方名称白黄散处方白矾1钱,雄黄1钱,细辛1钱,瓜蒂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齆,瘜肉,鼻痔。用法用量以雄大胆汁为剂,如枣核。塞鼻中。摘录《医统》卷六十二引《易简》

  • 礞石化痰丸

    药方名称礞石化痰丸处方大黄60克(九蒸)礞石60克(煅、乳淬)沉香30克半夏60克(姜矾制)陈皮60克黄芩60克(酒制)制法上药研末,陈米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降火逐痰。治中痰,并一切痰症。用法用

  • 加味化瘀消斑汤

    药方名称加味化瘀消斑汤处方当归9克,川芎3克,红花6克,益母草9克,藁本9克,制香附9克,牛膝9克,柴胡4.5克,白芷6克,荆芥穗9克。功能主治活血散风。主风邪伤于营卫,气血失和。(面部黑色素沉积症)

  • 龙牡真武汤

    药方名称龙牡真武汤处方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术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生姜4.5克。功能主治温阳利水,健脾化痰。主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水气上逆。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 醉仙汤

    药方名称醉仙汤处方羌活防风柴胡苍术白芷川芎当归生地黄柏(盐水炒)牛膝杜仲(盐水炒)香附(醋炒)白茯苓各3克功能主治治时行害眼,并暴发赤肿疼痛,凶狠如蟹晴者。用法用量上药用醇黄酒250毫升、水250毫升

  • 利积丸

    药方名称利积丸处方黄连4两,天水末8两,当归2两,乳香1两,萝卜子(炒)4两,巴豆1两(去油,同黄连一处炒)。制法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积滞内阻,下痢赤白,腹满胀痛里急,上渴引饮,小水赤

  • 蒜泥拔毒散

    药方名称蒜泥拔毒散处方老蒜2瓣(捣如泥)功能主治拔毒利喉。治喉痹等急喉证。用法用量用梧桐子大许,敷经渠穴,以皮纸包裹微扎,隔10~20小时启视,即起水泡,用针刺破,揩尽毒水。摘录《喉证指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