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芍药汤

赤芍药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1两,大黄半两(锉,炒),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瘅脏热,唇焦口气,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1两,槟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小便涩少,疼痛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明医指掌》卷八。为《活法机要》“赤芍药散”之异名: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摘录明医指掌》卷八。为《活法机要》“赤芍药散”之异名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2两,牡丹皮2两,丹参2两,生干地黄(炒)2两,牛膝1两半(酒浸,切,焙),土瓜根1两半,当归1两半(切,焙),桂1两半(去粗皮),黄芩(去黑心)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40枚。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月候不调,或多或少,或先或后,腰脚疼痛,手心烦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下朴消半钱匕,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1两半,黄耆1两半(锉),熟干地黄1两半(焙),防风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桔梗1两(炒),白茯苓1两(去黑皮),羚羊角(镑)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胸膈气闷,脐腹疼痛,头眩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济生》卷二: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2两,半夏(汤泡7次)1两半,橘红1两。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血呕。瘀血蓄胃,心下满,食入即呕血。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赤芍药汤

药方名称赤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锉,炒)2两,桔梗(炒)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中恶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猜你喜欢

  • 胶艾丸

    药方名称胶艾丸处方香附生地枳壳白芍砂仁艾叶阿胶制法上药研未,用山药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经行后期太甚。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 胶菀清金汤

    药方名称胶菀清金汤处方紫菀、***、桔梗、生地、白芍、丹皮、麦冬、玄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功能主治咳嗽痰中带血。摘录《理虚元鉴》

  • 清阳汤

    药方名称清阳汤处方红花酒黄柏桂枝各0.3克 生甘草苏木各1.5克 炙甘草3克葛根4.5克当归身升麻黄耆各6克功能主治治口歪,颊腮急紧,胃中火盛,汗出不止而小便数者。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酒45

  • 定痛丸

    《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定痛丸药方名称定痛丸处方乳香、没药、金星草、地龙(去土、炒)、五灵脂、木鳖子(去壳)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一切风湿痛。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磨化下;

  • 白芷独活汤

    药方名称白芷独活汤处方白芷、独活、防风、苍术、秦艽、干葛。功能主治阳明经风湿腰痛,不可顾,善悲,脉右关浮涩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均药

    《喉科紫珍集》卷下:均药药方名称均药处方栀子21克(炒)薄荷叶30克黄连30克升麻9克鸡内金(炙黄,11.5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咽喉诸症,手术后,患处坚硬,不消不溃者。

  • 胡黄连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胡黄连丸药方名称胡黄连丸处方川黄连15克 胡黄连15克朱砂3克(另研)制法上药前二味为细末,入朱砂末,共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挑子上,用线钓之,勿着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

  • 苍术导痰丸

    药方名称苍术导痰丸处方苍术2两,香附(4制)2两,陈皮1两半,白茯苓1两半,枳壳1两,半夏1两,南星1两,炙草1两。制法加姜汁、醋煮面糊为丸。功能主治肥盛妇人,禀赋厚,恣于酒食,躯脂溢满,闭塞子宫,经

  • 中黄汤

    药方名称中黄汤处方***(镑屑)45克石膏(碎)甘草(炙)各30克 淡竹叶50片 生地黄60克地骨皮60克 生麦门冬(去心)芦根各45克制法上八味,哎咀如麻豆大。功能主治治脾胃实热,眼目赤涩疼痛。用法用

  • 柏黛散

    药方名称柏黛散处方黄柏6克青黛6克功能主治治日晒疮,火癍疮。用法用量各研末。麻油调搽。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