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鬼箭丸

鬼箭丸

《鸡峰》卷十七:鬼箭丸

药方名称鬼箭丸

处方鬼箭羽3分,赤芍药3分,乌梅肉3分,牛膝3分,白薇3分,白术3分,当归2分,桂心2分,甘草2分,牡丹皮3分,干地黄3分,人参3分,川大黄4分,虻虫1分,蒲黄1分,朴消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脉不通,欲变成劳,寒热不调,不思饮食,肤肤消瘦,心腹刺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初服10丸,加至20丸,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七

《传家秘宝》:鬼箭丸

药方名称鬼箭丸

处方鬼箭羽2分,芍药2分,白术3分(炒),当归(洗过,锉,焙)2分,桂心2分,甘草2分,牡丹皮3分,川大黄4分,干地黄3分,虻虫3分(炒),蒲黄1分半(炒),乌梅肉、人参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脉不通,欲变成劳,寒热不调,不思饮食,肌肤消瘦,心腹刺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方中乌梅肉用量原缺。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鬼箭汤”。

摘录《传家秘宝》

《圣惠》卷七十二:鬼箭丸

药方名称鬼箭丸

处方鬼箭羽1两,川芒消1两,柴胡1两(去苗),水蛭1分(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微黄,去翅足),川大黄3分(锉,微炒),赤茯苓3分,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脉不通,手足心热,腹满喘急,不欲睡卧,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猜你喜欢

  • 补心丹

    《医林纂要》卷四:补心丹药方名称补心丹处方生地黄(酒洗)4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柏子仁(炒,研,去油)1两,当归(酒洗)1两,五味子(炒,研)1两,麦门冬(炒,去心)1两,天门冬(炒,去心)1两

  • 保命安胎汤

    药方名称保命安胎汤处方砂仁、香附、陈皮、紫苏、秦艽、川芎、当归、白芍、黄耆、白术、杜仲、艾叶、酒芩、童便。功能主治妊娠腹中有孕已四五月,因惊跌仆,胎动不安,已下血者。各家论述惊则气逆,惊则心虚,神不守

  • 定痛牙散

    药方名称定痛牙散处方防风荆芥穗各60克细辛30克草乌30克白芷30克全蝎22克 青盐15克朴消30克青黛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主牙齿疼痛。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先以盐汤漱净,后擦患处,再漱。摘录

  • 黑豆羹

    药方名称黑豆羹处方黑豆3合,淡竹叶50片,枸杞茎叶5两(切)。功能主治壅毒攻心,烦热恍惚。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煮2味,取1大盏,去滓,下枸杞叶,煮熟,入5味作羹,放温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秘传抱龙丸

    药方名称秘传抱龙丸处方赤芍3克川贝母5克防风15克桔梗9克 明天麻5克钩藤10克枳壳9克薄荷叶9克胆星21克陈皮9克天竺黄9克茯神6克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安神镇惊

  • 茶煎散

    药方名称茶煎散处方川芎1钱,甘草3分,薄荷5分,白芷5分,防风5分,细辛5分,羌活5分,荆芥5分,藁本5分,辛夷5分。功能主治头痛。用法用量加茶叶1撮,水煎服。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 三灰散

    药方名称三灰散处方侧柏叶(焙,为末)15克棕榈(煅存性,勿令白色)9克 桐子(烧作炭)6克制法上药为末,分作二服。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血色谈浊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 益气安神汤

    药方名称益气安神汤处方当归3.6克黄连(姜汁炒)生地黄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远志(去心)各3克 白茯苓(去皮、心)3.6克人参黄耆(蜜炒)胆星淡竹叶各3克甘草1.8克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化痰安神,治

  • 活血散风汤

    药方名称活血散风汤处方当归12克,益母草9克,泽兰9克,白芷9克,荆芥穗6克,羌活6克,川芎4.5克,柴胡4.5克,柴胡4.5克,蝉蜕3克。功能主治活血散风。主风邪伤于营卫,气血失和。用法用量水煎服,

  • 生姜蜜

    药方名称生姜蜜处方生姜60~100克蜂蜜适量制法取新鲜生姜,洗净后捣烂取汁,去渣,然后加入蜂蜜于生姜汁中,共成60克姜蜜糖。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法用量1~4岁服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