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内托散

黄耆内托散

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内托散

药方名称黄耆内托散

处方川芎当归黄耆各6克白术金银花天花粉皂角针各3克甘草泽泻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鱼口、便毒、横痃,已成不得内消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黄耆内托散

药方名称黄耆内托散

处方黄耆5分,当归5分,川芎5分,厚朴5分,桔梗5分,防风5分,甘草5分,人参5分,白芍5分,肉桂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弱人患发颐,不可全用攻泻者。

用法用量温酒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内托散

药方名称黄耆内托散

处方黄耆2钱,当归1钱,川芎1钱,金银花1钱,皂角针1钱,穿山甲1钱,甘草节1钱。

功能主治臀痈已成,服活血散瘀汤势定者,欲其溃脓。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入酒1杯,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猜你喜欢

  • 竹叶归耆汤

    药方名称竹叶归耆汤处方竹叶4.5克,当归3克,白术3克,人参3克,黄芪6克,炒甘草1.5克,麦门冬(去心)2.1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止渴。主胃阴虚亏,胃气虚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回生丹

    《万病回春》卷六:回生丹药方名称回生丹处方大黄500克(为末)苏木60克(锉,用河水1升,煎取汁600毫升)红花90克(炒黄色,入好酒1升,同煮三五滚,取汁)黑豆200克(煮熟,取汁600毫升)当归川

  • 温胃饮

    药方名称温胃饮处方人参3~6克(或用至30克)白术(炒)3~6克(或用至30克)扁豆(炒)6克陈皮3克(或不用)干姜(炒焦)3~6克 炙甘草3克当归3~6克(滑泄者勿用)功能主治温中和胃。治脾胃虚寒,

  • 健步虎潜丸

    《伤科补要》卷三:健步虎潜丸药方名称健步虎潜丸处方龟胶(蛤粉炒成珠)鹿角胶(制同止)虎胫骨(酥油炙)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九次)川牛膝(酒洗,晒干)杜仲(姜汁炒断丝)锁阳威灵仙(酒洗)当归(洒洗,晒

  • 醋石榴丸

    药方名称醋石榴丸处方酸石榴7颗(去皮,置于一瓷盆子内盛,随炊饭甑上蒸之令烂,即绞取汁)冬消梨20颗(去皮、核,研,绞取汁)羌活30克***屑15克防风30克 (去声头)干薄荷叶30克茺蔚子15克 白附子

  • 密陀僧散

    《普济方》卷三六四:密陀僧散药方名称密陀僧散处方密陀僧白矾(烧)夜明砂(微炒)各0.3克制法上研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聤耳。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干掺。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四《外科正宗》卷四:密陀僧散药方名

  • 白垩丹

    药方名称白垩丹处方牡蛎(煅.研)、白垩、细辛(去苗)、禹馀粮(煅.醋淬九遍.研)、白石脂(煅)、龙骨(煅.研),各一两半;瞿麦穗、附子(炮.去皮.脐)、乌贼鱼骨(烧灰)、芍药、石苇(去毛)、白黄连(去

  • 葛花散

    《肘后方》卷七:葛花散药方名称葛花散处方葛花小豆花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酒醉。用法用量每服2~3克。又时进葛根饮、枇杷叶饮,或先食盐1克,再饮酒亦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御药院

  • 大补化毒汤

    药方名称大补化毒汤处方人参、白术、甘草、黄耆、桂、当归、赤芍。功能主治痘色灰白,因于气血不足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 阴虚牙痛方

    药方名称阴虚牙痛方处方生地24-30克,熟地24-30克,元参15克,骨碎补9克,二花15克,细辛3克。功能主治补肾益阴。主阴虚火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卢学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