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龙脑天麻煎

龙脑天麻煎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脑天麻煎

药方名称龙脑天麻煎

处方甜瓜子(汤洗令净)、浮萍草(拣.洗净)、川乌(炮.去皮.脐)、地榆(去苗.刮削令净)、黑参(洗净.焙),各五十两。天麻(去苗)一百两。

上六味,为细末,用雪水、白沙蜜各一十五斤零一十两同化开,用绢袋子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稠膏。

生龙脑(研)八两,麝香(研)四两。

上为细末,除龙、麝外,用天麻乌头膏和搜令匀,放冷,入龙、麝再搜令匀。入臼内捣千百杵,搓为挺子。每服一皂荚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及瘫缓风,半身不随,口眼斜,语涩涎盛,精神昏愦。或筋脉拘挛,遍身麻痹,百节疼痛,手足颤掉。及肾脏风毒上攻,头面虚肿,耳鸣重听,鼻塞口干,痰涎不利,下注腰腿,脚膝缓弱,肿痛生疮。又治妇人血风攻注,身体疼痛,面浮肌瘦,口苦舌干。头旋目眩,昏困多睡。或皮肤瘙痒,瘾疹生疮。暗风夹脑风,偏正头痛,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薄荷同嚼,茶酒任下,不计时候。

治瘫缓风、并服见效。

如破伤风,黑豆淋酒下。

要发汗,用煨葱。热酒并服三服,常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一:龙脑天麻煎

药方名称龙脑天麻煎

处方甜瓜子50两(汤洗令净),浮萍草50两(拣,洗净),川乌50两(炮,去皮脐),地榆50两(去苗,刮削令净),黑参50两(洗净,焙)50两,天麻(去苗)100两(上6味为细末,用雪水、白沙蜜各15斤零10两同化开,用绢袋子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稠膏),生龙脑(研)8两,麝香(研)4两。

制法上为细末,除龙、麝外,用天麻乌头膏和搜令匀,放冷,入龙、麝再搜令匀,入臼内捣,搓为挺子。

功能主治一切风及瘫缓风,半身不随,口眼?斜,语涩涎盛,精神昏愦;或筋脉拘挛,遍身麻痹,百节疼痛,手足颤掉;及肾脏风毒上攻,头面虚肿,耳鸣重听,鼻塞口干,痰涎不利,下注腰腿,脚膝缓弱,肿痛生疮,又治妇人血风攻注,身体疼痛,面浮肌瘦,口苦舌干,头旋目眩,昏困多睡;或皮肤瘙痒,瘾疹生疮;暗风、夹脑风、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皂荚子大,与薄荷同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治瘫缓风,并服见效;如破伤风,黑豆淋酒送下;要发汗,用煨葱、热酒并服3服,常服亦得。

摘录《局方》卷一

猜你喜欢

  • 补养心脾汤

    《会约医镜》卷十五:补养心脾汤药方名称补养心脾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炒)白术茯神当归枣仁(炒)各4.5克柏子仁(去油)2.4克白芍(酒炒)阿胶(炒)山药(炒)炙草各3克制法上药水煎,另用发灰、棕灰、百草霜

  • 疏风汤

    《医学发明》卷九:疏风汤药方名称疏风汤处方麻黄(去节)90克益智仁杏仁(炒,去皮)各30克 炙甘草升麻各15克功能主治治风中肌腠,半身不遂,或肢体麻痹,筋骨疼痛者。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15克,用水1

  • 加减小白虎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白虎汤处方煅石膏4钱,知母3钱,麦门冬3钱,滑石3钱,青黛2钱,甘草3钱。功能主治唇肿破裂,内热甚,脉象洪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外敷冷香散。注意素有中寒者忌用。各家论述此方用石膏为君

  • 桃花化浊汤

    药方名称桃花化浊汤处方桃仁6克红花L5克牛膝6克延胡索3克 归尾4.5克赤芍3克丹参6克茵陈9克泽泻4.5克车前6克降香1.5克血余炭1根功能主治治女劳疸,血瘀不行,积于膀胱少腹,膀胱急,小腹满,身尽

  • 鸾凤散

    药方名称鸾凤散处方公鸡1只,用2腿骨共6节,烧灰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淋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黄酒调下。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 神仙粥

    《丹台玉案》卷二:神仙粥药方名称神仙粥处方老姜90克功能主治治冒雨受寒,身热头疼,腹中作饱,不思饮食。用法用量用带皮老姜捣烂,将热酒适量泡饮,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摘录《丹台玉案》卷二《惠

  • 胡椒糖

    药方名称胡椒糖处方白胡椒2克葡萄糖粉18克制法把白胡椒先放入捣筒内捣碎,继续捣成极细粉末,同葡萄糖粉一并拌和均匀即可。功能主治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用法用量1岁以下小儿每次0.3~0.5

  • 补益蒺藜丸

    药方名称补益蒺藜丸处方黄耆48两,芡实(炒)16两,白术(麸炒)48两,沙苑子160两,山药32两,茯苓16两,当归32两,橘皮16两,扁豆16两,菟丝子3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功能主

  • 经验滑石散

    药方名称经验滑石散处方滑石(飞过)1两,白蜜半盏,香油半盏。功能主治产难。凡水下胎干,胎滞不生者。用法用量上将油、蜜慢火熬熟三四沸,掠去沫,调滑石末顿服。外以油调,于产妇脐腹上下摩之。立效。摘录《医统

  • 补肝养荣汤

    药方名称补肝养荣汤处方当归川芎各6克 芍药 熟地陈皮各4.5克甘菊3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主血虚眩晕。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