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
瞽相关字典
瞽[gǔ]字的成语
- 瞽言蒭议[gǔ yán chú yì]瞽言:不达事理的议论;蒭议:草野之人的议论。水平不够,见解不深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两瞽相扶[liǎng gǔ xiāng fú]瞽L盲人。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 
- 眢井瞽人[yuān jǐng gǔ rén]眢井:枯井;瞽:瞎子。处于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无见识的庸人。 
- 狂言瞽说[kuáng yán gǔ shuō]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 
- 以瞽引瞽[yǐ gǔ yǐn gǔ]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 狂瞽之说[kuáng gǔ zhī shuō]指愚妄无知的言论。 
- 盲瞽之言[máng gǔ zhī yán]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常用作自谦语。 
- 瞽言妄举[gǔ yán wàng jǔ]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 发瞽振聋[fā gǔ zhèn lóng]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 瞽瞍不移[gǔ sǒu bù yí]瞽、瞍:眼睛瞎了的人;移:移动。眼睛瞎了的人对事物没有反应。比喻恶劣成性的人不可能迁善改过。 
- 瞽旷之耳[gǔ kuàng zhī ěr]瞽:眼睛瞎;瞽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天生的盲人,能辨别五音六律。形容听觉十分灵敏。 
瞽[g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瞽妪[gǔ yù]失明的老妇。 
- 瞽言[gǔ yán]〈书〉没有根据或不合情理的话(多用作谦辞):瞽言刍议。 
- 瞽人[gǔ rén]1.盲人,失去视力的人。 2.古代盲乐师。 
- 瞽旷[gǔ kuàng]指春秋晋盲人乐官师旷。 
- 瞽卜[gǔ bǔ]卜卦算命的瞎子。 
- 瞽工[gǔ gōng]盲乐师。 
- 瞽漏[gǔ lòu]愚妄疏漏,没有识见。 
- 瞽聩[gǔ kuì]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 瞽辞[gǔ cí]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 瞽史[gǔ shǐ]1.乐师与史官的并称。 2.说书的瞎子。 
- 瞽语[gǔ yǔ]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 瞽者[gǔ zhě]失明的人。俗称瞎子。 
- 瞽蒙[gǔ méng]盲人。 
- 瞽目[gǔ mù]瞎眼。 
- 瞽说[gǔ shuō]1.胡说。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论。 2.用作谦词。 
- 瞽瞍[gǔ sǒu]1.亦作“瞽叟”。 2.人名。古帝虞舜之父。 3.指算命的瞎子。 
- 瞽词[gǔ cí]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 瞽论[gǔ lùn]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 瞽儿词[gǔ ér cí]即瞽词。 
- 瞽宗[gǔ zōng]殷学校名。后借指最高学府。 
- 瞽见[gǔ jiàn]犹愚见。谦词。 
- 瞽师[gǔ shī]盲乐师。 
- 瞽妄[gǔ wàng]瞽说妄议。指不切实际的言论。 
瞽[g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工瞽[gōng gǔ]古代乐官。 
- 御瞽[yù gǔ]侍奉帝王的乐工。以盲人为之,故称。 
- 狂瞽[kuáng gǔ]愚妄无知。多用作自谦之辞。 
- 顽瞽[wán gǔ]指舜父瞽叟。语出《书.尧典》:“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孔传:“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瞍﹐无目之称。” 
- 盲瞽[máng gǔ]1.看不见。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 2.盲人。 
- 神瞽[shén gǔ]上古乐官。旧谓能知天道的人。 
- 愚瞽[yú gǔ]1.愚钝而昧于事理。多用于自谦。 2.愚昧的人。 
- 蒙瞽[méng gǔ]1.盲人。 2.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 聋瞽[lóng gǔ]1.犹聋盲。 2.比喻欺骗﹐蒙蔽。 
- 冥瞽[míng gǔ]瞎眼。 
- 朦瞽[méng gǔ]1.眼睛失明。 2.指乐官。 
瞽[g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发瞽披聋[fā gǔ pī lóng]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