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提纲

十三经提纲

十三卷。唐文治撰。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进士,官户部主事、商部左丞、农工商部左侍郎署尚书。长期从事教育,晚年主讲于国学专修馆。著有《尚书大义》、《诗经大义》、《紫阳学术发微》、《阳明学术发微》、《政治学大义》、《国文阴阳刚柔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孟子大义》等。唐文治有《洪范大义》,详见其“《洪范大义》条”。《十三经提纲》卷首有陈宝琛等三序,又有唐文治自序及凡例。该书附刻于《十三经读本》之前,其中《周易》要点最详,分“学易大旨”、“周易名义”、“四圣作述源流”及“彖象文言名义”、“先儒说易家法义例”、“学易绪言”,最后五篇是唐氏自著的“周易微言”。《尚书》分“道政事”、“辨真伪”,其“辨真伪”特别推尊王鸣盛的《尚书后案》。用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但认为《秦誓》是伪作,由此把“古文”看作是梅赜献的伪书,附在“今文”之后,同时删去了孔颖达传《书》的序文。《周礼》分“授受源流”“精义”“正伪”“奇字”“注释”及“文法”;《四书》则仍以《大学》《中庸》入《礼记》,《中庸》分“大义”,“微言”“授受”,“注释”“文法”。《论语》无“注释”,其余相同。《孟子》分“要点”、“注释”、“讲贯”、“评点”。《孝经》分“授受”“大义”“微言”“实践”“诵读”。《尔雅》分“授受源流”“精义”“致用”“注释”及“文法”。其他如《诗经》《仪礼》《礼记》及所附《大学》《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只有杂论,没有标题目。此书名曰“提纲”,但著者没有发抒己意,只是搜集整理诸家之说,持论大都陈言,无精义,而且瑕瑜互见。有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猜你喜欢

  • 耄余杂识

    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

  • 澹初诗稿

    八卷。附《见山堂诗抄》一卷。清沈翼机(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翼机字西园,号澹初。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诗分十集:《谋野集》、《新安集》,附《黄山纪游百咏》,皆

  • 观画百咏

    四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生平事迹见《观古堂诗录》。在本书中叶德辉举其所藏所见之著名遗迹,上至两汉石刻,迄于元、明、清,而加以评论,以七言绝句咏之,并自注为之考证。书中谓天堂地狱之

  • 涵性堂诗钞

    六卷。清宋庆常撰。庆常字香樵,辽宁铁岭人。生卒年待考。嘉庆年间举人,官贵州知府,后改官江南知州。该《诗钞》共六卷,包括《趋庭学对草》,《黔南侍游草》,《海天泛游草》,《吴中重游草》,《咏蓼莪吟草》,《

  • 御纂性理精义

    十二卷。清胡广奉纂。广生卒年不详。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编修是书。胡广等受命编修《性理大全书》,书成庞杂冗长,唯恐贻误后代。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亲加理订,并时以己意,综合成书,名

  • 玺召录

    一卷。明李日华(1565-1628)撰。日华事迹见《梅墟先生别录》条。该书主要记载作者于天启五年(1625)被召为尚宝司司丞时赴京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按日记载,始于二月二十四日,终于四月十五日,体例仿

  • 元叟端禅师语录

    八卷。明代释行端(1255-1342)撰。行端,俗姓何,字原叟。法号行端。临海(今地不详)人。十二岁从叔父得度于余杭化城,受业为藏叟珍弟子。后住寺于余杭径山寺,直至行寿八十八,弘法七十六而止。行端其人

  • 皇明经世文编

    五百卷。《补遗》四卷。明徐孚远(1559-1665)等撰。徐孚远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弘光朝灭亡后,随鲁监国漂泊海岛。永历时,官拜左副都御史。后死于台湾。孚远是明末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与陈子龙、夏

  • 淮南子校勘记

    一卷。清汪文台(1796-1844)撰。文台有《十三经校勘记识语》,已著录。此书为文台读《淮南子》时,初录校语于简端,去世以后,由其子缮写校语示黄彭年,彭年命人详校,统一体例,刊附崇文书局本之后。由于

  • 开方释例

    四卷。清骆腾凤(1770-1841)撰。骆腾凤字鸣岗,号春池,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好读书,曾从李潢受算学,故尤精算术。撰有《开文释例》四卷(1815)、《艺游录》二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