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沈氏义疏

礼记沈氏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协句即古音。使沈重音尚传,较之吴才老叶韵岂不简易可信。是重虽生于梁末,去古虽远,而于当时韵书有未合者,谓之协句,即是能识古音”。今观是书可知,如《曲礼》“居不主奥”,奥于六反,此古音也。故《诗·小明》奥与蹙、菽、戚、宿、覆为韵,在段氏《音均表》三部。《说文》奥作,宀部宛也,从宀,声。收部部读若书卷,则在十四部。此盖以双声为声,犹告之有两音。又“器之溉者”不写注,“溉谓陶梓之属”,陶音遥,亦古音也。陶梓之陶,本当作匋,陶匋并在《音均表》三部。今人于皋陶外,凡陶字皆读若桃,不知《诗·君子阳阳》篇,陶与敖为韵。又《祭义》“陶陶遂遂”,《释文》并音遥也。又“为大夫累”之注,累倮也,倮胡瓦反,亦古音也。《杂记》輠轮,《释文》輠胡罪反,又胡瓦反。盖即《说文》木部之祸,又女部輠。一曰女侍曰輠,读若。一曰若委,果声呙声,并在《音均表》十七部。是知古有读果声字若华上声者也。又“尊卑垂帨”注,磬折则佩垂,折旧音逝。此必当时韵书,折字无有音逝者,故特著旧音以存古。《说文》辵部,逝从折声,读若誓。言部,誓从折声。并在《音均表》十五部。《论语·颜渊篇》折狱,鲁读折为制,《吕刑》“制以刑”。《墨子·尚同篇》作“折则型”,可互证。凡此皆可谓释音之善者。至于释义,如解《坊记》“故堂上观于室”,及《缁衣》“大臣不亲”四句,阐发经义,极为分明。又解《奔丧》“师于庙门外”二句,亦足备一说。又解“免麻于序东”,虽本熊安生说,胜于皇侃。以丧所为殡处,亦见去取。唯解《明堂》“位灌尊”四句,初无明证。又解《射义》“故天子之大射”二句,亦以意言,疑皆依皇侃旧说。还有,《曲礼》箪笥,笥息里反,箪竹器也。《乐记》“噍以杀”,噍子尧反,也,谓急也。《杂记》则既颖,颖苦顶反,草也。仔细寻绎《释文》,“反”字下似皆陆语,非沈语。马氏一并辑录,可谓疏忽。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双峰存稿

    六卷。宋舒邦佐(1137-1214)撰。舒邦佐字辅国,一字平叔。江西靖安人。淳熙进士,授鄂州蒲圻主簿,旋改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为官廉洁著称,其认为“吏蠹易滋,民冤难伸”。著有《双峰猥稿》、《厉

  • 汉魏石经残字

    二册(山东图书馆本)。此书为山东图书馆辑拓,是海狱楼金石丛编之一。前有民国二十三年日照王献唐序,次为鱼台屈万里校录一卷。校录分甲乙丙丁四类。甲类为熹平石经,乙类为魏三体品字式石经,丙为魏三体直行式石经

  • 忏摩录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

  • 启颜录

    十卷。隋侯白(详见《旌异记》)撰。见《旧唐志》丙部小说家类,《新唐志》同。《启颜录》是继晋邯郸淳的《笑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笑话集。内容大多取材于子、史旧籍,还记自己的言行。事多浮浅,语言粗俗,玩笑太

  • 中麓山人拙对

    二卷。明李开先(1502-1568)撰。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39)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吏部主事,员外郎中,太常少卿等官职。此编为开先罢太常职归故里时所作对联,署曰“拙对”

  • 群书备数

    十二卷。明张九韶(见《群书拾唾》撰。查阅其内容,与《群书拾唾》一字不异。约为书肆重刊,有意更其名。

  • 卓氏忠烈遗事

    一卷。清卓尔堪撰。尔堪字子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自号宝香山人。康熙间从征耿精忠,为右军前锋。工诗,有《近青堂集》行世。该书记有明一代卓氏忠烈遗事。现存原刻本。

  • 春秋左传类对赋注

    不分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按,《春秋左传类对赋》是宋人徐晋卿所作,见前。此赋共一万余言,配俪工妙,庸次比偶,《左传》的宏纲大义,披卷可求,对初学者有所裨益。但每句之下只标年而不注事,

  •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

  • 桃溪潘氏文献

    二卷。清潘书磬辑。书磬,字汝璜,自称颍川逸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布衣。桃溪为婺源一乡。书中所载系宋、明时期桃溪潘氏名人传记及诗文。书前有周曾培、汪基二序及书磬自序,书后附《颍川先生行略》,即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