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拔
【综】 长孙氏出自拓跋郁律,生二子,长曰沙漠雄,次曰什翼犍。什翼犍即北魏道武皇帝祖父也。沙漠雄,为南部大人,后改名仁,号为拔拔氏。至北魏孝文帝,以拔拔为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27,70)。【变】后亦有改姓拔氏者(27)。【人】拔拔臻,北魏孝文时符玺郎中,见《孝文吊比干文》碑阴题名(70)。
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志》云: “献帝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按:《中国姓氏大全》 以为 “后改姓孙”,误。)
【综】 长孙氏出自拓跋郁律,生二子,长曰沙漠雄,次曰什翼犍。什翼犍即北魏道武皇帝祖父也。沙漠雄,为南部大人,后改名仁,号为拔拔氏。至北魏孝文帝,以拔拔为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27,70)。【变】后亦有改姓拔氏者(27)。【人】拔拔臻,北魏孝文时符玺郎中,见《孝文吊比干文》碑阴题名(70)。
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志》云: “献帝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按:《中国姓氏大全》 以为 “后改姓孙”,误。)
读音:Lóng【综】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A-nuò【综】 彝族姓。属沙呷家支,四川甘洛县腴田乡有此姓(132)。
读音:Kānzū【源】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ōutú【源】 帝喾妃为邹屠氏之女。古帝轩辕败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见《拾遗记》(7,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读音:Tǔmén【综】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门为门氏,见《魏书·官氏志》(7,12,60)。一作叱门氏(60)。一说,吐门系叱门之讹(70)。亦作〔徒门〕(41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
读音:zhòng liáng鲁有仲良氏。(见《韩非子》)。又作仲梁。八儒有:子张氏、子思氏、颜氏、盂氏、漆雕氏、仲良氏、孙氏、乐正氏。(见《小学绀珠·艺文类》)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据
读音:Sùjiā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素戋乌尊。”未详其源。
读音:Jùjù【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
读音:qīng shǐ【源】 ①春秋时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于青史之田,因氏(7,12,60)。 ②春秋时廖国(故城在今河南唐县南)国君叔安之后有青史氏,见《姓考》(17,62)。【人】 青史子,汉时著书
读音:Bāpō独龙族姓氏。今云南之贡山有分布。本氏族名,以族为姓。原意为 “一间草屋”。后或改单姓“巴”,盖取“巴坡”之首音谐“巴”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