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涌泉疽

涌泉疽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四。生于足心涌泉穴之痈疽。又名涌泉痈井泉疽足心痈足心发脚心痈脚心毒足底疔穿心疔水疔病穿板脚底穿心疔穿板疽丹疽掌心疽穿板龟穿窟天蛇。因肾经虚损湿热下注而成。脓浅溃速者为轻,宜服仙方活命饮;脓深溃迟者为重,应兼服桂附地黄丸以益肾,均应加清热利湿之品。余证治同外痈。②出《外科大成》卷二。生于尾骨下长强穴之痈。由湿热凝结而成。初肿坚硬疼痛,状如伏鼠。证治同鹳口疽

猜你喜欢

  • 沈注金匮要略

    见金匮要略编注条。

  • 土方

    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

  • 黄仁

    解剖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虹彩。即今之虹膜,位于黑睛后内。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黄仁中央有约2.5~4毫米大小之圆形洞孔,名瞳神。黄二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

  • 潜斋医话

    见潜斋简效方条。

  • 保寿粹和馆

    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

  • 小儿暑病

    小儿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为阳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见高热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太多,则气亦随之消耗,气耗轻者,使人少气,倦怠;

  • 摩法

    推拿手法名。出《内经》。用手掌面或手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摩擦。用手掌进行者,称为掌摩法;用手指进行者,称为指摩法。有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散瘀消积等作用。常用于消

  • 蝎子花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

  • 颧疽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系生于颧部的疽。由阴分积热而成。患处色紫、漫肿、坚硬、麻木、疼痛毒甚根深,难溃难愈。初起宜清热通结,内服内疏黄连汤。余治法见无头疽条。

  • 维胞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髂前上棘下方之凹陷处;或于维道穴斜下1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